对于因脑梗、脑出血、吸入性肺炎等疾病而导致的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卧床的老人,除了提供24小时的吸氧外,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做好翻身、扣背、深吸痰,更是重中之重!做好深吸痰危急时能快速挽救生命。
翻身:要做好翻身这个动作,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意识状态:在为患者进行翻身之前,应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意识状态。对于不能自主翻身的病人,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协助其翻身。
选择合适的体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例如左右侧卧、仰卧等。在翻转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卧床老人需要定期翻身,以防止褥疮的形成。一般建议每隔2-3小时就为老人翻一次身,这有助于预防局部皮肤受压过久,同时也有利于身体的血液循环。
使用适当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当的支撑工具可以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同时也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例如可以使用枕头、三角靠垫、o型垫圈等;
还可以使用滑溜布辅助翻身防止尿垫窜位等;
还有翻身专用垫等作为辅助工具。
进行有效的按摩和活动:在翻转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肌肉放松按摩和活动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褥疮的发生。但是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疼痛或损伤。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在进行翻身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对于已经形成压疮的老人要及时给碘伏清创、百多邦、表皮生长因子给药,也可以局部烤电、艾灸,尽快让疮面愈合结痂,避免交叉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扣背:扣背可以帮助老人排痰,预防肺部反复感染,防止进一步形成肺积液。
做好扣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叩击的位置要准确,一般选择在背部两侧的肺门区域,也就是脊柱两旁的肋间隙部位。
叩击时要从下向上、从外向内叩击,以帮助痰液松动并排出。
每次叩击时间在1-3分钟,叩击的频率大约为120-180次/分钟。叩击时,手掌应呈杯状,即空掌,叩击力度要适中,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准。
叩击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感到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操作。
如果扣背做不好,可能会产生以下后果:
疼痛:如果叩击的力度过大或方法不正确,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皮肤损伤:叩击过于猛烈或不当,可能会导致皮肤瘀斑、瘀点或皮肤破损。
呼吸不畅:如果叩击的位置不正确或力度过大,可能会加重呼吸困难或使患者感到不适。
无效的排痰:如果叩击方法不当,痰液可能无法有效松动,无法顺利排出,进而形成肺积液,影响治疗效果。
深吸痰:卧床老人由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容易发生痰液堵塞的情况。因此,需要定期为老人进行深吸痰,对于有创伤的气切老人也要给予深吸痰。
吸痰时,除了吸出口腔、鼻腔、气切口等处溢出的痰液外,还要深吸痰,吸痰的位置可以用吸痰管经由口腔、鼻腔、气切通道,进入气道,刺激患者有窒息感进而呕吐、打喷嚏、咳嗽,强烈刺激后震动痰液及时排出,把吸痰管的头微微压弯3厘米,有利于顺利进入气道口来刺激患者震咳,从而快速的吸出痰液,深吸痰时间宜快速进行,尽量减少病人不适的时间,一般以5-10分钟为宜,需要注意的是:遇有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没有平稳之前,非急救不要深吸痰,每次吸痰前要监测血压,血压正常时方可深吸痰,防止血压高时深吸痰诱发脑出血、脑梗旧疾复发等疾病。
吸痰是否及时与血氧关系密切,有痰血氧就低于100,一般在96、95之间晃动,危急时刻是血氧直线掉到70以下,痰马上吸出来,血氧就会逐渐升到100。
在吸痰时,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同时,吸痰前应先进行口腔和鼻腔的清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所以说,一个好的、合格的护理人员就是一个好的全科医生,及时察言观色,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023-12-21
根据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编辑整理,仅供参考。
在此,感谢我的丛秀芹老师倾囊相助,悉心教导,把她宝贵的临床经验传授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