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
毕啸天,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生,专注于用科学的视角解读生活,以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态度吸引了无数关注。
他的魔性文章“秋衣外穿理论”“微信抢红包攻略”“光头强洗袜子”刷屏朋友圈,从此,这位清华辅导员成了大家口中最会写段子的“毕导”。
全民Vlog时代,毕导在一堆瘆人的兵马俑雕像中,拍摄了作品“魔幻兵马俑大酒店”,获得超过1800万次播放量。
这位开辟了新事业的段子手,称自己正慢慢学会面对镜头。
🎓
从小到大都是学神
“你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吗?”
“学神。从小到大都是学神。”毕导非常迅速地纠正道。
从小到大,他是一个特别正常的主流乖学生,除了一点:上初中后,数理化几乎天然地吸引着他。他比同龄人多读了更多更杂的数理化课外书,在图书馆发现相对论的书,津津有味地就读了下去,“很神奇,也看不懂,但很感兴趣,就拼命学。”
图自《城市画报》7月刊,毕导工作室开始的地方——合生麒麟社。
2010年,毕导考进了清华,就读于化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谁第一志愿报了高分子?”只有几双手举了起来,毕导是其中一员。此后三年,毕导一直稳居专业第一名。几个保送直博的名额,毕导也轻松就拿下了。
2015年,兼任博士辅导员的毕导开始在微博和朋友圈写起了段子。慢慢的,这些段子在清华学生圈子里刷屏了——大家都知道化工系有一个好玩的辅导员。毕导爱上了幽默创作,一发不可收拾。
#做实验的毕导
2016年8月,“毕导”这个公众号发了第一篇文章。
10月,毕导通过建模系统地分析了“国庆期间朋友圈整天有人结婚”的现象,有了第一篇10w+。
11月,一篇《一个清华博士在供暖前给广大学子最中肯的建议》 得出“秋衣外穿最保暖”的结论,又刷屏了,有了第一篇 300w+。毕导终于不再只是清华的一个有趣的辅导员了。
#毕导的“秋衣外穿最保暖”推送内容
2017年11月,他选择了休学。休学时,他母亲虽然偶尔表露出担心:“一个孩子出名得太早,未来的道路或许心态会失衡……”但最终还是给予了“无脑支持”。
一个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式的团队组了起来,一个个令人忍俊不禁又惊叹不已的选题冒了出来:“拉屎如何能不压水花”、“如何喝珍珠奶茶能不剩珍珠”、“避开所有瓜籽的吃瓜办法”、“如何科学地减少杨絮吸入鼻间”……篇篇十万+。
#不剩珍珠的奶茶喝法
毕导以他独特的理工科知识、幽默、脑洞征服了一百多万的粉丝。
到今日,毕导依然会把粉丝的每一条留言、弹幕读完。有时选题里的理工科知识写深了,不经意埋了个梗,大概会有一千个粉丝会心一笑或继续造梗。毕导很感动,“你知道这是一帮能跟你在灵魂上对话的粉丝。”
每日,毕导一定会做的事情是“水知乎、水微博、水段子,想选题,了解公司每个人的近况”。
他早就没有了休息,每日能睡七个小时已经很满足,也很久没与朋友聚餐。难得看《开心麻花》时,他也在思考剧里的包袱、架构、情节是如何编作的。
#毕导小发明自动吹头机
娱乐大家成为了工作后,毕导笑点变高了,“只有跟狗、团队在一起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每天,遛狗、喂狗、跟狗玩会儿球是毕导几乎唯一的精神消遣,“当训练狗10点结束的时候,你知道你晚上的工作开始了。”
一路走来,毕导许多博主朋友的阅读数据掉下来了。毕导清晰且理智地认识到——“人是一定会过气的”。尽管图文是毕导一直以来的长项和舒适的表达,但当视频的浪潮来了,他毅然决定要乘风进入这片蓝海。
🎥
由公司员工领着去买衣服
拍摄时,相机一举起,毕导就举着道具娴熟地笑了起来。摄影师要求换场景时,他也脚步矫健,表情切换自如。但在几年前,在拍摄那张已然成为毕导个人标识的头像照片时,毕导一点儿笑容也没挤出来。
拍摄前,他小心翼翼地把实验室的门锁上,紧张不已。直到好几个小时后,他拿着一叠专业书下楼拍外景时才放松下来。
最终,被选出来的那张照片——毕导带着防毒面具和墨镜,穿着白大褂,在白板前随意指着一把实验工具。脸部模糊不明。
#毕导头像
尽管后来拍了不少大片,毕导从未换过头像。他害怕粉丝觉得他做作、臭美, “拍了一张好看的照片就抛弃了那段糟糠的自己,展示一个衣冠禽兽的你。”
与照片中自然的表情一起进步的,还有毕导的穿着风格。
过去一件衣服穿四季,一双鞋穿一年的他,现在每个春秋都由一个公司员工领着去买衣服,“帮我搭配好, 一买就囤一年。”这对过去拿着 1200 元的读博工资的他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比如一刷卡就一两万。
#图自毕导微博
毕导从穿Polo衫运动鞋的理科博士男,进化成了一个身穿设计师品牌出席时尚杂志派对的文艺知性嘉宾。但他对时尚始终有些不适,当一双船袜在登机前已经褪到了脚心,也一定要坚持到酒店才脱下鞋子整理。
新开辟的事业是视频,一开始是短视频和抖音。
2018年1月,毕导招来了第一个视频部的同事。项目开拍了,但一切都毫无章法,摸着石头过河。奇怪的搞笑创意, “将血迹变成荧光,在墙上喷血喷出一个爱字”,“吸引彭于晏的100种办法”,甚至以美妆博主的语气——评测化学器材。
#吸引彭于晏的100种办法
幽默感在媒介上的迁移之难,几乎让毕导和整个团队都陷入了自我质疑中。毕导还要在镜头前尬演,背台词,在内容中从主导者变成受支配者和协作者,“你不知道是你在做节目,还是节目在做你。”
但这一切都磨练了他的演技和镜头自如度。他演示,上一秒还在对着一个方向,下一秒就刷地转向下一个方向,眼睛一转溜,一个邪气的微笑上扬了。他眼睛里有了抓住镜头的光。
视频的收益一直平平,抖音半年了也没有接到过一个单子。创作不再是灵感乍现和舒畅的产出,它变成了一种拖家带口、支撑团队的义务和重压。
迷茫中,一个意外出现了。
在西安一家兵马俑主题的酒店里,毕导将镜头打开,环绕在身旁的,是数不完的瘆人的、有一半身体嵌在墙里的兵马俑雕像。
#毕导Vlog 体验西安兵马俑主题酒店
他很不适,很害怕,也很抵触,觉得对着镜头说话非常做作。但他的团队告诉他:“你要做视频,你就不能放不开。”他咬咬牙,说出了第一句话:“哈喽,大家好,我现在在一个酒店里,我的心情非常的崩溃……”
没想到——这个视频成了毕导迄今为止在网络上最为爆红的作品,也是毕导第一个Vlog。
正向反馈一直是激励毕导的能量筒。
Vlog所要求的是“不演”,是调动拍摄者对着镜头的倾诉欲,是毕导在视频选项中更舒适的表达。他开始一一扒同行的作品,在每个视频里脑补拍摄现场,去深度比对Vlogger本人的选题策划和表达成果,“直到揣摩透,每个人的制作方法。”
他有两个本子日常记录他的思考和学习,一个是浅的,一个是深的。大量吸入,总结,分析,拆解再学习,一直是毕导钻研一件事情的方法。
几期后,单子就来了。与此同时,毕导开始参加综艺节目和发表演讲。
他曾在《奇葩大会》上靠自己的脑洞发明技惊四方,获得了全场最高票 97 票。但这之后,他几乎拒绝了所有综艺的邀请,“因为我认识到综艺的世界里是有人设的,找你往往只是为了填补某种人设。”这些节目从来无法启动他的核心能力,“有人设就会假。”
但他接受了央视《加油,向未来》的邀请,节目里每次有科学问题,主持人撒贝宁就会说“我还是叫毕啸天来说”,“我是全场为数不多能用科学知识答对题目的人之一。”
毕导始终在追求自己在镜头前自如的状态。
📷
收缩,紧张,暗中观察一切
做博主总会有新的挑战出现。
五月,毕导去香格里拉参加一个旅游类品牌的活动,同行的还有别的Vlogger,比如姜思达, Cbvivi,出席的嘉宾还有Angelababy、郑恺和霍尊。一下车,看着一排路虎车,毕导忐忑地对着拿着镜头的助理说:“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高端局。”
在红毯前,明星们排在前面,组合着拍照,毕导的双手紧张地交握,背在身后。
他想起以前在学术会议上,一群博士间交流课题,做报告,下来对PPT和研究方法,一点障碍都没有。但现在,在社交场合中,寒暄和商业互吹让毕导感到自己的词汇量空前的匮乏。
那晚,毕导遇见一个西北的老乡,两人攀谈了几句。不一会儿,郑恺、姜思达走近来,自如地说起了米其林美食、五星级设计酒店的话题。毕导不自觉地就被晾在了一边。
一个月前,毕导参加一个时尚杂志举办的颁奖典礼,接受来自刘昊然的颁奖。毕导穿了一身精心挑选过的衣服。刘昊然来了,两人竟然都穿了一身黄色竖条纹的上衣,只是颜色深浅有异。当晚他自嘲:“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
后来时尚杂志的推送来了,详细记录了每人身上穿着的牌子。他才知道,刘昊然穿了一身的LV。
后台,姜思达在接受采访时说:“挣了钱,开心就是买买买。”姜思达家里有两个可以转的化妆柜,“每天像转经筒一样。”毕导至今也很难想象自己 买一块十万元的表,“我担心,有一种德不配位的感觉。”
开公司那么长时间,挣钱对毕导生活的唯一改变是:吃东西不节制了。“每个618和双十一,我心想我也有点钱,应该买点东西,但水来水去最后就买几个兔头、小龙虾、鸭肠就结束了。也挺好,挺开心。”
在名利场上,毕导有些收缩,紧张,暗中观察一切。助理怂恿他上前去跟明星合照,毕导不好意思:“我是谁呀?人家为什么跟我合影?”
他警惕自己:“你就是一个踏实的做内容创作的人。名利场太浮华了,你千万不要陷进去。”
#图自毕导微博
但那趟出行,毕导拍出了让他最满意的一期Vlog。
那期毕导做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在镜头前跳起了舞,玩橘子玩出莫比乌斯环,在红毯前忐忑不安,徒步时捡起一根脆弱的树枝,还为树枝配音:“终于捡到一个人类。”然后欢脱地跑走。山林里回荡着他的诡异笑声。
但那一期的数据很不好。
毕导耸耸肩,“也许Vlog这阵风刮过去就没了,但它至少启发了我:你要去追寻符合自己本心的表达。”
城市画报×毕导
城市画报:你现在最大的焦虑和困惑是?
毕导:做内容这件事让我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完,时时刻刻都觉得在瓶颈期。
城市画报:你觉得你的真实性格跟你的互联网性格有什么不同?
毕导:我一直是一个活泼的有脑洞的人,但真人更内敛, 没有那么多倾诉欲。
城市画报:平时什么批评对你来说刺痛是最大的?
毕导:段子写得尬,这个刺痛最大。
再就是观点,尽管我的文章一般来说没有观点,只是说好玩的事儿,很多人会觉得“科学的事儿不容调侃,你太自大了”,我会不爽,但你们也不会改变我。我不质疑这条道路的正确性。
再来就是有人说我的科学含量少了。丢失老粉的喜爱我挺难受的,但我告诉自己我在进步,我不能再维持在土土的样子,这样我也不会有再大的发展。
城市画报:你有向大众科普的“使命感”吗?
毕导:一开始没有,只是因为你懂科学,所以写着觉得好玩,但现在慢慢开始有这个意识。
城市画报:你的团队是一个怎么样的团队?
毕导:我们团队现在还是一个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式的团队,像一个兴趣爱好社团。我们不是一个伟大的公司,我们并没有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什么,我们也没有思考过我们要为人们创造什么价值,我们只是都喜欢表达幽默。
城市画报:你未来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毕导:我一直很想做一档展现科学之美的视频,像YouTube上的叫Vsauce的一档视频,每期给你讲科学那些神奇的故事。我很佩服他们高深的科学思想,把那么多知识串在一起,讲一个好玩的故事。我相信我也有这个能力。
以上内容节选自《城市画报》7月刊
关于毕导的完整采访内容尽在
《全网最理性段子手》
新刊内页抢先看
▼
✒️
文 / Circle
专题编辑 / 席郁兰 夏偲婉
图(除特别标注外)/ 林舒
微信编辑 / 潘劲虹
实习生 / 愈夏
更多信息及杂志购买请关注城市画报官方微信号:城市画报(微信号:city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