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完《大话西游》逛知乎,有人问道“为什么越长大看周星驰却越感觉悲伤?”,点赞最多的回答是“因为我们都长成了小时候讨厌的模样”。有时候看到别人努力追求梦想也能感动不已,究其原因,也是因为羡慕吧。
之前吴伯凡老师做过一场无比精彩的直播,介绍了吴老师自己在床头摆放的四本小书。其中《活出生命的意义》和《奇特的一生》给我印象最为深刻。一个描写在集中营中的生活,在极端压抑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才能看到人性的本质,在痛苦的煎熬之中,只有找到人生的意义才能坚持着活下去,人只有享不了的福,却没有受不了的罪。而另一本则是柳比歇夫采用时间账本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时间开销,通过高度的自律和反省,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直播后找到了这两本书并仔细阅读完,越发的对生命感到敬畏,在人生的进度条上,为自己大把浪费青春而不自知而惭愧。
马克吐温曾说,人的一生有两个日子最重要,一天是你出生的日子,另一天是你明白了自己为了什么而出生的日子。罗胖也曾说,假想我们50年后住进了最好的养老院,每天却都有熟悉朋友离开,我们祈求上天,愿意用所有的财富换回青春。结果上天同意了,我们穿越回到如今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自己。我们又会怎么继续生活?每每生活和工作上有了烦恼,我就会想起这个故事,告诉自己,需要学会终局思维,向死而生,一切都是为了成长,一切都为了成就更好的自我。人生之所以有意义,其实就是因为人生是有尽头的。自己的无知无畏让自己狂妄,让自己放肆,说到底是对自己生命缺少敬畏,对生活缺少责任。
考虑再三,上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心重新再准备今年的考研。虽然时间紧张,任务繁重,内心却真正的欢欣雀跃,这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用终局思维指导自己生活的行为。尽管晚了点,但是我已经出发,自律才能给我自由,希望自己不再辜负自己留有遗憾,成为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