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做过很多工作,关于销售类的大致就做了有三个行业。二零一几年从一所三流学校毕业后就去了上海, 在这座城市,一没有背景,二没有学历,想拼搏,最容易上手的捷径应该只有销售这个岗位了。其实,自己当时对销售定义的理解只限于,你要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让客户来买单。
我的第一个行业是做节能灯的,那时候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 市面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国产的节能产品。包含了家用节能灯到商用的LED灯,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上海整个厂区的传统照明改造。
这个阶段的我,没有一定的阅历,没有良好的口才,只是为了推销产品而去推销,并不能理解销售的本质。每天提着漏斗一样的灯罩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下,把浦东当成了自己的家,半年左右的时间跑烂了三双鞋,而收入水平仅仅只够自己在上海不至于饿死。
第二个行业是做红酒的,老板独辟蹊径,把养生干红的理念融入到了产品当中。那时候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白天去做地推扫街拉经销商,几乎每天晚上车的后备箱里都塞满了干红,去组场子邀请客户来品鉴,把干红当水一样陪客户喝到呕吐。
这个阶段的我,基本上懂得了一些基础的销售技巧,产品的销售还是摆在主要位置,却接触到了一些人情社交。我学会了用一些交际话术去应酬那些不太简单的老江湖,也见识了中国体制下做生意成交的“酒桌”文化。
第三个行业是IT行业,主营一款企业管理软件,你要兼顾产品经理与业务经理的双重角色,让客户认可这款软件的价值,熟练使用并高度契合后,再去营销附带功能的产品,算不上一个纯销售模式,却也是比较能打磨人的行业。
这个阶段的我,大概的理解了商业中的一些本质,不会再去片面的把推销产品放在了第一位,学会了用理念去吸引客户,在沟通的基础上去做人脉尝试,为渠道营销做基石。
总结了这三个行业,自己做的算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太多惊艳的地方。从销售的职业画像来看,第一个行业是我正式踏入销售行业的开始,那时候做的更多的是推销模式,从电销到陌拜上门送样品,全凭腿在跑。第二个行业略有提升,因为平时要去拉经销商和加盟商,对接的都是些对商业有一定认知的小老板,经历了谈判沟通成交的博弈流程,这一时期的销售历练使我个人整体的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强化。第三个行业,搭载了互联网思维的快车,接触到的更多的是谋求转型的中小企业老总,使得做业务的整体思想和格局在潜移默化下不在拘泥死板。
大家可能听过销售圈里流行的一句话:三流的业务员卖的是产品,二流的业务员卖的是服务,一流的业务员卖的是理念。至于超一流的业务员,那就是老板(举个形象的比喻,每一位老板都是坐在奔驰里的大业务员)。
我的很多业务员同事,他们之中有口才很好,能言善辩的。有善于察言观色,知晓客户喜好从而见缝插针的。也有能持之以恒,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户如初恋的钉子户。每个人的阅历,格局,性格,口才,能力不同,间接的决定了他们做销售的方式也不同。销售并不完全是卖弄嘴皮子,那只是老早以前吆喝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快营销行为。同时,我们也不能片面的认为,这个业务员的口才很好,嘴巴会说,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以我自己的经验之谈,能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精准的定位自己并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销售方法,这才是一个能把销售做长远的业务员最该提升的一件事。
我见过把销售当做自己成长历练的基石,一步步突破并修正完善自己,从而转型做创业可以快速上手的野心青年。也见过只是纯粹把销售当做自己养家糊口的工具,在快节奏的压力下被打磨的没有未来规划的老油子。做销售的人,总是会面临着两个极端,要么你可以通过销售提升自己的整体格局,要么你只能在被动的收入下混日子苟延残喘,中庸并适合于这个行业,老板不喜欢你,你自己更不喜欢自己。
销售的领域不同,也决定了每个业务员销售行为开展的方式有所不同。以快消品行业为例,你需要良好的口才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在短暂的陌拜过程中能迅速的抓住起客户潜在的购买欲,从而做到快速成交。以服务零售行业为例,你需要有一颗玲珑的心,在客户进店的一刹那,就能快速的分析出客户的实际消费能力,并合理的推荐与之心里价位相符的产品,从而达成意向成交。以渠道销售为例,你需要有较强的大局观和市场运营能力,在谈判博弈的过程中,制定出互赢互利的合作方案。
结尾分享:我们要有自己的定位,熟悉并利用好自己所擅长的能力。口才不好,那就多听少说,用聆听去满足客户的表达欲。能力不行,那我们就要坦诚自己欠缺的一面,让客户相信你是有服务能力的。做业务就是在向客户推销自己的一个过程,现在的人都不傻,花里胡哨比不得真情实意更能打动人心。
俗话说:“选择大于努力。”在定位自己的同时,更要找一个靠谱的平台和靠谱的产品,这样自己做起来比较顺心,收益也会比较高。如果你在一个皮包公司,即使你的业务能力再强,产品卖的再多,那也终究是卖不完的产品和处理不完的烂尾售后。你对销售行为的认知,间接的影响了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现在,我这个层次对销售理解是,把产品营销出去,吸引客户来主动买单。那么,你呢?爱交流,爱分享,传播更多原创知识,我们需要的不是盲目的攀比,不是低质量的社交,不是所谓的成功学鸡汤,是一份属于自己这个年龄该有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