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发现,写作,真的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用挤挤,总能写出来。
就像我现在的写作日更。
常常找不到写作素材,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每次都是眼看都要到晚上十点多了,当天的日更还没有着落。
简书上100字都很难凑出来,更别提写够1000字的日更了。
每当此时,我都无数次想过,算了吧,就这样放弃吧,实在是写不出来了,今天真的没啥写了。
可是,我又无数次又不甘心这样放弃,强迫自己打开写作页面,眼下想到到什么就写就来什么,不考虑文章结构,不考虑主题思想,先随心所欲地先写出来。
就这样在无数次的放弃与坚持之间,完成了这一天的日更写作。
我发现,不能害怕没啥写,就直接放弃,就不写了。
万事开头难,你只要坐下来,写下第一个字,然后就能很容易地写到100字。
然后不知不觉得写了四五百字,再一想,再扩展一下,就可以完成1000字的日更了,再努把力,真就凑出了1000字。连我自己也感到惊讶。
有时,没有素材可写时,我就就强制性地找来一个命题作文,或者是一个社会热点来这写。
不管自己感不感兴趣,自己善不善长,强迫自己写出一篇文章。就像以前上学时语文考试最后的命题作文一样,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800字的命题写作。
偶尔,像挤牙膏一样挤出来的文字,回头再看看,自我感觉似乎写得还可以,再修改完善一下,更成了一篇自己也挺满意的意外之作。甚至比一些自己特意精心而写的文章质量还要好。这也让自己有一些得意,也庆幸当初的坚持。
写作,不仅仅是靠天赋,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技术。
有一本《刻意练习》的书里提到,任何一门技术,都能通过刻意练习,让一个人从普通走向卓越。
写作更是如此。我上面提到的强制自己每天去写,也属于刻意练习的一种方法。
写作这件事上,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灵感,哪有那么多的文思泉涌?只不过是坚持写作的人都能挨得住寂寞,笔耕不辍的结果。
写作这件事本来就是写作者一个人孤独的旅程。
特别是那些写大部头小说的作家,更是要有常人难以忍受的毅力,耐得住孤独和寂寞。
即使是著名的作家,他们也经常遇到文思枯竭,没有灵感,不知如何下笔的状况。只是他们用执着和坚持,迈过了这道坎,坚持到最后,看到胜利的曙光。
另一方面,通过强制性地每天写作,也倒逼自己去更多地输入。
每个人的知识量、素材库都是有限的。当你没什么东西可写时,也说明你的知识储备用完了。就需要通过读书,看电影,看别人的文章等渠道更多地去吸取知识、素材和能量。
这时的输入,也很有针对性。也让自己有意识有原则的吸收对自己有用的,能拿来用的素材。
同时,写作输出也巩固了我们对输入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比如,去读一本书,可以写书评?为了写书评,我们肯定要有目标更用心地读,写完了书评,也和你加深了对书中精华的吸收。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在不断的挤压中,让自己写出更多地文字。
然后在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