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成为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这次活动通过对博山孝文化的分析探究,认识孝文化在博山普通民众中传播和影响的过程,了解孝文化对乡村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理解非物质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淀,以及正确认识以博山孝文化为例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使大学生了解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弘扬我中华民族的“根”,并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服务。
为了更好的的了解和传承“孝文化”,我们孝乡泉团队在暑假期间到博山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研第一天,简单吃过午饭后,我们团队坐11路公共汽车,来到了博山区山头镇神头,准备去参观颜文姜祠。九点来到颜文姜祠之后,被工作人员告知现在颜文姜祠正在被整修,最近一段时间无法进入参观,如果要参观的话,需要等到”颜奶奶庙会”的时候。得知这一消息后,队员脸上都是满满的无奈。九点45分左右,队长临时把我们聚起来开了小会,会议大致内容:由于颜文姜祠没法参观,我们转战原山森林公园齐长城。得到大家一致同意以后,考虑到现在上山时间有点晚,队长让我们在颜文姜祠旁边的久久超市购买了水、面包跟饼干,大约十点半左右,我们从“文姜广场”出发,在询问文姜广场上的一位叔叔之后,我们开始从文姜广场的小道直接登原山,由于快到中午,加上阴天,十分的闷热,小道的曲折程度也比较的大,给我们爬山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困难,十一点我们来到原山森林公园的售票口处,十一点20分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原山,找到一个长亭子后,队员们进行休息,简单吃过午饭后,十二点半我们从长亭出发,沿途经过齐鲁古战场遗址、十二生肖像、石海。最后抵达齐长城,上面建有烽火台、颜门关、藏兵洞。蜿蜒曲折的城墙雄距小巅,让我们感受到春秋风采。经路人的介绍,齐长城遗址在原山境内蜿蜒出没近5公里,依山取势,因险设塞,就地取材,多由青石、粘土堆砌而成,虽然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主体保存仍相对完整。并且让我们吃惊的是原来孟姜女哭到的长城居然是这齐长城,这个典故都是有证可查的。
由于博山区连续降雨,我们改变了原有的一些计划,到了文姜广场进行实践活动。继续进行采访,根据采访我们对博山文姜庙会有了更深的认识,庙会分别为接跟送,接为阴历五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今年7月22日,接是把颜奶奶接回八陡走娘家,历经一个月后,六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今年的8月21日,再把颜奶奶送回到婆家神头,并且根据当地人所说,送颜奶奶回来的时候场面会更加的大,因为要展示娘家人的那种气势,就跟要保护自己出嫁的女儿一样,而接颜奶奶回八陡回相应的场面小一点。经过上午的采访之后,我们更加对博山的校文化报以崇高的敬意,这种孝不仅仅是对待自己的父母,而是更加深层次的对待世间万物,那种乡里之间的随和让我们更加感受到顺心。中午在“颜香园酒店”吃完饭后,短暂的休息后,我们来到灵泉公园,听上午的大爷介绍,颜神故事的灵泉就是在这个地方,这里也算是孝道的发源地吧!在哪里我们看到了泉水,看到有不少人用水桶打水,经过了解之后,原来居民打水回去炖水喝,听说可以年年益寿。并且这灵泉四季不枯,一直这么源远流长,跟孝文化一样,永远陪着博山的发展,没有中断过。下午五点我们坐11路返回了尚格客栈,结束了今天的调研,但是这天的了解,却让我们从更深层的方面了解了孝文化在博山已经不是一种形式上存在的东西,而彻彻底底的已经融入到了博山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8月21日,队员们期待已久的庙会终于如期而至,大约等到下午四点半,这时周边的人说了句“来了一趟轿子”我们顺着那个人看的方向有一大队人,敲锣打鼓的往颜文姜祠走,当队伍临近时。我们看到,打头的是跳舞的,其次“金山”“银山”,再来是打小罗,大罗,跟光光罗。后面是敲大鼓的,在后面是拿叉子,刀子,充当护卫,最后便是乘着颜奶奶的庙子。但是这是我们看到了一幕奇怪的现象,大多数人都会去主动上前摸轿子,包括一些警察也偷着摸几把。我们询问旁边的一个老奶奶,才得知这是博山人的风俗习惯,摸轿子之后会在一年有好运,并且以前是要从下向上抬一下轿子,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摸轿子,越变越简单。就这样,不一会儿就又来一大队人马,一样的动作,不过有大有小,我们就在那里感受着庙会的盛大跟博山遗留下的传统文化。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感受到了博山源远流长的孝文化,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也让后辈们受益匪浅。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当代青年应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望孝的美德能够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