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明智和魏志渊荐读。
2018年1月12购于当当网。
前几天才怀着想要把它读完的想法,真正开始读。
尽管是很短篇幅的一本小书,但看到题目就让我惧于翻开更别提读下去。
真正让我下了决心,也就是真正让我克服对它的恐惧的是,我的一个想法在我心中的渐渐明晰。
我发现有必要要梳理一下我所熟悉的名著阅读课程。我喜欢沉浸在阅读解读经典所塑造的氛围里。深入阅读一些作品之后,我整个人的气质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经典的作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我们得好好利用。
假如只是停留在将整本书从头读到尾的阅读层面,完成任务似的,阅读成效微乎其微不说,这是对经典的亵渎。
一部为民众广为传颂的伟大著作,必然有其思想的闪光点。
一个好的读者(对作品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的读者),会这么读书――发现经典的闪光点并加以融会贯通――赋予经典以无尽的生命力,让经典思维(包括普世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永远流传。
当然,经典的流传靠单纯的记忆和背诵那就太低级了,它更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思维力与价值辩识力参与阅读。
而价值辩识力的来源在哪里呢?
对作品关键问题的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人们过往的生活经验以及类似情感体验,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做优质阅读。
正如婴儿降生需要一个天使――妈妈来引领它认识并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
渴望优质阅读的读者亦需要一个人,更精确些说是课程,来引领他探索经典之旅。
如何处理根据现有大环境确立课程主题,展开课程思路?
首先,我得确定课程目标是什么。
而《教育的目的》会给我以大方向的宏观指引。
利用课余的零碎时间,三两天读完作者简介和前言。
读到第一章时一直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的好些观点似曾相识,也许是考教师招聘时的考题里见过,更多的是南明教育所传达的部分思想。但是越往下读越是难受。因为他讲起了数学,自从高中毕业,我再也没接触过这么高级的计算。(让我哭一会儿吧,学校里学的那点代数,几何我全忘光了。还好这根本不影响我的正常生活)我根本看不懂。硬着头皮挨到p20就读不下去了。恰好有工作打断了,也就没有继续读。
但是我的脑子里一直在想着我的课程设计,以及这本书里难解的词句。
直到今天,再拿起来看。我竟有一个惊喜的发现,搁置了一段时间后,晦涩的东西居然变得易于理解多了。
是以记此。
看吧,有关于现阶段的课程设计,我经历了一个怀特海所说的从“浪漫期”到“精确期”,再到“综合期”的过程。
“浪漫期”是在新港的那段日子,所有的课程在我看来都是美好的。不加取舍地爱一切课程,但行动力有待补充。
现在是“精确期”的初始阶段。
“综合期”就在不远的将来。
加油!
3 2 1 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