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罗翔两位老师就人生立身之本的问题,展开首次对谈,听得过瘾,是我喜欢的内容,也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两位大咖对谈解读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听后甚受触动启发,近期日更文没有大块时间,又不想牺牲休息时间,所以听书听课及思考留下片段成为我当下的主要学习方式。
罗翔谈到理性、欲望、激情,三者如何平衡才能通向幸福?讲得既有深度,又有操作性。
罗翔说,柏拉图说每个人内心有三种存在,一个是理性的自我、一个是欲望的自我、一个是激情的自我,也就是说这三股力量一直在做斗争。
当然柏拉图认为,如果你的理性降伏了你的欲望和激情,就是哲学家的人生了,这种人生是最幸福的人生。但是如果你的欲望占主导,欲望支配了理性和激情,它就是一种僭主式的人生。柏拉图的论证说,哲学家的幸福比僭主的幸福要快乐729倍。
什么是僭主?729倍咋算出来的?
有点意思,罗翔说,僭主就是古希腊城邦的统治者。至于729倍,好像是9×9×9。还有人解释说雅典当时的一年是364.5天,所以乘以2就是729。罗翔说,柏拉图的意思是,作为哲学家的幸福要比那种僭主的幸福,每天每夜都要快乐。如果你的理性彻底压制了你的欲望和激情,理性做王,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既抽象又有趣哈,非常重要而有意义,我喜欢。确实,静下来想想,不是吗?每天我们的欲望,吃穿感受——甜、香…食物小酒、香烟…即时感受美妙的物品、短视频、追剧…上瘾的所谓“轻松”等等;一个阶段的欲望,买车换车、买房换房等;大半生追求的欲望,升官发财等,如果停不下来,会使人感受不到长久的幸福,紧绷、紧张、焦虑……
瞬间的理性思考:这些有用吗?我到底为什么要这样?短短的人生就这么过去了?是我想要的人生吗?………一旦理性战胜欲望,有了行动落地,体会体会,是不是有了充实和持久的快乐?我常试,挺有感觉的。
康德就接过了柏拉图的这样一个论证,所以康德就认为如果我们遵循理性的善良意志,我们用理性的善良意志来压抑住我们内心的欲望和激情,就拥有了真正的幸福。而这种幸福在康德看来其实就是一种自由,就是你不再受制于自然规律的一种他律,你受制于自己理性给自己立的法,所以你就是你的国王,同时你又是一个臣民,你既是国王、是立法者,又是一个臣民,你活在你的道德的一种自洽之中。
人类的痛苦在于我们知道什么是好,但是我们总是会做错误的选择。你是说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但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最好,我们人生唯一的选择就是苟且。
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当他找不到自己的主人翁意识,那他就没有自己做主的能力,他的情绪、观点,每天在网上跟着别人吃瓜,全是随波逐流地走的。为什么?为什么大家会关心那些瓜,好多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也不是很高级的人和事,就是很普通的这些纷纷扰扰,只是因为看的人多,就有很多人拼命地凑上去看,然后不断地发表意见。
有的人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是清楚的,他要博流量,这种人有利可图,他就是一个商人心态。但是更多的人并不是啊,他就是凑热闹,他想收获那种随便评论别人的自由和快乐。
其实很无聊的,但反思我们自己,我们做过多少无聊的事情。罗翔说,帕斯卡尔说无聊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但人的常态就是无聊,是人,大都会无聊。
因为我们内心有空虚的时候,它告诉我们去吃吃瓜、评论评论等等各种没啥用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无聊。有多少人无法忍受宁静的,无法忍受荒谬,可是,人又时常活在荒谬之中。
人就是一个矛盾体,不喜欢喧闹,又必须进入喧闹。罗翔说人无法忍受在宁静时,自己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无聊的、荒谬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人生一定得有一种自洽的能力。因为如果他内心没有一种自洽的话,他每天就是随波逐流,要用什么打发点时间,否则,活得太无聊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