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万句》这本书读了12天,每天大概读了1~2小时,因为里边关系网太多,常常翻回去重读,第一章就读了很多遍,才习惯了震云大师的叙事风格。
作者要讲一个故事,从细微处起笔,开枝散叶般向四面八方平铺直叙,不经意间绕回重点处,偶尔冒出的一句点睛话,拨弄读者心弦,此文何止一句顶万句,好多句都顶一万句,道不尽冷暖人情世故,说不尽苍凉轮回世道。
小说上部看到大半才明白主角是杨家庄的杨百顺,家里三兄弟,排行老二,字里带顺,命里处处不顺。
少小未得到过父爱,十多岁,父亲听信谗言,在他和弟弟之间,设伎俩选择了弟弟去读书。自己跟着老父亲卖豆腐,得知自己被陷害,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无路可退之下选择了杀猪谋生。谋生就谋生,管吃不管住,师傅、师傅儿子和后续师娘似乎不知心疼人,每天要让小徒弟用十一路来回独自跑三十多公里。他期盼着每天去五十公里外的地方杀猪,因为害怕夜幕降临回家路上碰上狼;他期盼着新师娘嫁过来能让他留宿,可一切都事与愿违,师傅老曾知他辛苦,却仅仅停留在知道上。被师傅误会说吃里扒外,他有口说不出,后来被师傅无情扫地出门。染布坊做挑工,跟着意大利传教士传教,到竹社当破竹工,能干的工作都干了,能指望的都指望不上。
无心插柳,被县长看上做了替县长老史种地的人。一人得到鸡犬升天,有人在县委工作,总能给家里人长脸。卖馒头的吴香香意外失去了丈夫,阴差阳错,因传教改名为杨摩西的杨百顺,入赘到吴香香家,从此改名为吴摩西。吴香香看中的是他在县委工作,杨摩西看中的是失业后不至于再次流浪街头。各自打着如意算盘进了一家门,说是一家人,实则同床异梦。吴摩西和吴香香说不着话,和她女儿巧玲倒是志趣相投。
改朝换代,县长换了,吴摩西丢了工作。吴香香出轨吴摩西自认为的好友老高,并与其私奔,假装千里寻妻,却把巧玲弄丢了,无法回到馒头铺给众人交代,他的如意算盘碎掉了,出了盐津,一遍谋生一遍寻巧玲,二十一岁的吴摩西再次走上流浪之路。
小说下部以巧玲为线索开启新篇章,几经辗转,巧玲被人贩子卖给了温东家家的赶车人老曹,改名为曹青娥,小名:改心。经媒妁之言,结婚生子,嫁给了不爱的人牛书道,育有三男一女。孩子小时候亲小儿子牛爱河,长大后,更亲二儿子牛爱国。故事再以牛爱国为中心辐射来了,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不同的年代,同样的剧情。牛爱国妻子庞丽娜出轨了,私奔了。一次,两次,和陌生人,和姐夫。牛爱国也踏上了假寻妻之路,因女儿百慧生病就独自前行,途中母亲去世了,途中帮去世的母亲打听吴摩西的临终遗言。最终,并未找寻到摩西爷爷的遗言,却在一次次前行中得到释怀。
遗憾的是,巧玲和吴摩西到生命的尽头也未再见一面,多少人生篇章,见一面,少一面。书里还有很多细节,都值得一看和回味。
看完此书,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小温说的“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何为“说得着的人”,不是静坐无言以对的人,不是故作镇静地侃侃而谈的人,而是在彼此面前有表达欲并能接住对方内心的人,也是见到彼此满心欢喜并无话不说的人,不一定是爱情,也可能是友情。小时候不缺说得着的人,越成长越发现,能说得着的人越来越少,有说得着的人又是何其幸运。
佳句摘抄以下句子一句顶万句
1染布就染布吧,换生不如守熟
2世上最难吃的是屎,世上最难寻的是人
3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4第一句是:
“话是这么说,但不能这么干。”
第二句是:
“事儿能这么干,但不能这么说。”
第三句是:
“要让我说,这事儿从根上起就错了。”
5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6掰就掰了呗,世上这么多人,不差一个做酒的
7原来一个人的面容,这么不经想
8不记生长记恩养
9曹青娥突然明白,她找的侯宝山,不是这个侯宝山;她要找的侯宝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
10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哇
11我活了七十岁,明白一个道理,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
12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