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今年三十八岁,可是 ,有时会用八十八岁的苍凉叹息:“我这一路走来,真不容易。
5岁,她睁着鹿一样胆怯的一双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一个叫“小学”的地方。心里发懵:所有的小朋友都留在“幼儿园”,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云里雾里地听那个长得有点老的老师在黑板写了一连串看也看不懂的数字,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符号。而且,还要把双手摆得端端正正的,身体坐直了 ,屁股不准动。可是,上课的时间是那么长,下课又是那么仓促。“上学”这件事,怎么变得这么不容易,这么可怕 。
更可怕的一天来了。一个热得令人窒息的午后,知了唱着唱着 ,慢慢地也有气无力歇了下来。“潘……”她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呼唤,一激灵,仓皇失措地立了起来。原来,是数学老师提问她。可是,从第一节数学课开始,她就没听懂过,眼前,老师的脸色是那么凶狠的,同学们的目光全看过来了,脑中紧张得一片空白,一句话也憋不出来。“啪!”老师重重一巴掌扇在仰起的小脸上,"嗡嗡嗡"的耳鸣,四面是同学们抑制不住的狂笑,她从脸一直到颈部,都如火烧。
她求助过父母。她带着她的狼狈——晒得略黑的蜡黄皮肤上,突兀地现出一块清晰的泛红的巴掌印,四周还散着一圈老师手上残留的粉笔灰。用小手委委屈屈地指给父母看,期待获得同情与爱和安慰。但——
爸爸妈妈脸色一沉,斥责道:"一定是你上课不认真,活该!老师打得还不够狠!下次一定要让老师狠狠打!"
这样的日子,她过了六年。
父母望女成凤心切,却从未曾考虑过她的能力是否足够,便让她超前一年上学。很多时候,小孩的“不容易”是大人的自以为是无端加诸的。
被责骂,被嘲笑,被训斥的日子里 ,她一直以为自己是这个家最无足轻重最可有可无的角色。可后来,她发现,她错了,她很重要,更准确的说,是她的姓很重要。
二十岁上,她进入了婚姻。父母给了她一个死命令——孩子必须随娘家姓。夫家是不乐意的,因为他是独生子。
生下孩子第二天,母亲与婆婆在她的病床头推搡了起来。女人尖锐的吵骂声回荡在病房内外:“我们的孩子凭什么跟你们家姓?”“孩子随父姓天经地义!你有什么资格让孩子跟你们姓?”……惊又怒地瘫在床上,半点力气都没有。人家说,女人月子里是不能见泪水的,可她,那一个月是在泪水里泡着过来的。从此,她被夹在两家之间,无时无刻不在争吵。
这样的日子 ,她过了五年
后来,婚还是离了。离的的前一刻,丈夫照例冷冷地问:“这孩子,是不打算姓陈了,是吧…”
从此,她是一个失婚的人了。她将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直面生活的不易,与一切风雨。
时光飞逝,孩子一点点地长大。两岁,她开始索要颜料,在纸上,墙上,地上,凡是能够得到的地方都是画板。于是,每个周末,她自己开车送孩子去车程两个小时之外的市区学画画。
孩子上课,她百无聊赖地缩在局促的车里。夏天时,车里热得无法呼吸。她只好下来,坐在路边的树下,看透过树叶的阳光细细碎碎铺满水泥板。有时下特别大的雨,嘈嘈杂杂的雨声吞没了世界 ,车窗模糊而迷茫。她一个人,坐在车里,不敢开音乐,怕音乐的忧伤让心无处安放。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八年。
孩子的成长是看得见的。身体一点点长长了,奖品也一点点的由市到省到国家。有了奔赴这个国家最好美术高中的能力。她的父母很不高兴:“你为什么要把孩子培养得这么好?你这样是留不住她的!你在把自己往孤老的路上送!”“我不要我的孩子像我一样,被父母设置人生,我要她做自己。”这回,她坚定而无畏——
她知道,爱 ,不是设置,更不是控制。如果爱,给她一片天空,给她飞翔的自由。
这一路走来,这么多的不易。但她没有僵硬,变形,扭曲……依然开朗,明理,通达。
我是她女儿,这辈子来做她的女儿,是大幸。因为母亲从自己的“不易”锤炼出我的“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