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丽老师说:“晨诵:首先,为了美;其次,为了理解;最后,为了自由与丰盈。”
晨诵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比如说,作为开启黎明仪式的晨诵,它提倡的是用诗意,自然美好的方式进入,不需要用传统的师生起立问好的方式,因为那种方式太过生硬。
另外,晨诵重视的是语言文字本身。所以诗歌中开头或结束的插曲只是起到渲染情感的作用,而不要喧宾夺主。另外,诗歌中的配图也是一样,要和诗歌内容相匹配,不必过于追求课件的精致。
对于诗歌的理解,不用过多分析。因为“晨诵是我们带给孩子一份珍贵的礼物,而不是一个新的学习任务”,它不是讲课,也不是为了讲道理,而是为了让学生借由晨诵体会生命之美。
我们主张晨诵要用诗意的语言导入,分析诗歌。但值得注意的是,给低年级的孩子上晨诵课时,指导用语不能过于追求诗意,而要通俗有趣。
最后,“晨诵是每个孩子与诗歌进行独特的对话,而不是一场集体表演”。晨诵诗歌要一遍又一遍的读,每次读,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全新的感受去读。让学生在感悟、体会诗歌之美中,无形之中记住诗歌,积累语言,丰盈生命。
晨诵是一种仪式,晨诵是一种课程。只要我们坚持实践,相信借由这门美好的课程,一定能带领师生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