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多年前,我在培训课堂上第一次做性格测试,当时的结果已经忘了,但是内容印象深刻:分别用4个动物代表不同的行为类型(老虎,孔雀,考拉,猫头鹰),在一个四格象限里,我的答卷结果会对应一个坐标,根据坐标的位置,可以预测我的行为特质。
那是我第一次做性格测试,觉得很神奇。
后来过了N年,第二次做这个测试,发现结果不一样了。心想:嗯 ,我真的变了一些。
再后来,我已经不用测试就能发现自己的行为模式的改变。
因为觉得很多年前就接触过这个测试理论,自觉也不复杂,想当然觉得我已经掌握了。
直到.......
直到上完海峰老师两天的DISC双授班课程,我才明白以前只是自以为是的懂。
“自以为是”并不夸张,老虎孔雀考拉猫头鹰,就是内容的全部了么?四个动物分别代表什么,就是课程的全部了吗?
DISC双证班告诉我的是,这只是跨出去的第一只脚而已。
1. DISC理论。
从内容上来说,一点都没有难度。DISC分别对应各自的一个行为特质,每个特质揭示了某一类型的人的行为倾向性。核心思想是:
由此可以看出,知道DISC是什么,远远比不上,践行DISC的重要。
2. 践行DISC,是了解DISC理论的唯一目的。
学习是为了应用,就好比说一个人能掌握了各种专业名词和种类划分,就是行家了?No。重要的是,解决“知道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应用问题。比如你能理解TA的行为吗?你能选择更有效的方式吗?你能让对方体会到你“懂”TA吗?你能让DISC切实帮助你管好团队,做好沟通,用对人吗?
海峰老师说:懂,比爱更重要。
课程的第二天的内容,就是围绕这个核心价值的学习。
3. 实践应用:
我有位朋友N小姐,总会说啊呀工作太密集啦,感觉马上就要狗带了。一问,发现所有工作都是她自己给自己安排的,老板并没给任何压力。于是大家纷纷劝说她一定要给自己稍微松口气啊,这样不是办法呢等等......可是过段时间,没有变化:N小姐继续一边自己把自己累到要死,一边抱怨自己太累了啊太累了.....。于是有人就觉得你这不是“作”吗?!不要理你了。
碰巧我有这位N小姐的DISC报告,有一部分是这样:
这是什么意思呢?
N小姐在工作环境中D特质明显独高,也就是追求结果导向,不需要别人鞭策的自我激励型。所以工作都被自己排的满满当当。
在朋友或者能放松的环境里,她同时 I 特质很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她爱在我们面前抱怨,说说牢骚话,权当是一种放松。
“作”吗?并不是,只是她在不同环境下行为倾向的不同而已。
当理解了这一点,再面对N小姐的抱怨时,我们就能继续愉快的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