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在17年年初的时候,我和同事应邀参加了国内某家庭教育论坛分享会,当时现场来了很多国内著名的心理学界、家庭教育界的大咖,现场还有很多家长代表,当时大家正在讨论“亲子冲突该如何调节”的问题,有一位家长代表站起来分享了她跟自己15岁的儿子在诸多问题上一路拉锯的心酸,分享到最后,这位妈妈已经眼泪婆娑,说了一句话:“其实每次跟孩子吵架了,或者打了他,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愧疚感,我不应该跟他生气。”
母亲说完后,当时坐在台上的一位老师,也是国内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他说了一句话来回应这位母亲:“愧疚感是人的能量层级最低的一种能量。”
当时对这句话印象深刻,但是不太能体会其中的道理,为什么愧疚感的能量层级是最低的呢?直到最近跟我的小侄子瑞瑞相处,才深深的体验到了这句话的内涵。
瑞瑞今年快六岁了,瑞瑞的爸爸是我的亲弟弟,自从我参加工作后,为了出行方便,我从大家庭里搬了出来,在上班的附近找了一个房子,独自生活。瑞瑞从小跟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但是生活起居基本上是他的妈妈在照顾,因为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瑞瑞的个性属于比较安静、善良、温和的类型。
前段时间学校放了寒假,瑞瑞的爸爸在家里做生意早出晚归,妈妈也要上班,于是我把他接到我上班附近的住所来玩几天,白天带瑞瑞跟我一起上班。
我在家里有两只猫咪,其中有一只是蓝猫,一岁半,肥胖敦厚,性情温和,我把它取名为“大熊”,瑞瑞到了我住的地方后,非常喜欢逗大熊玩,晚上回家都要跟他一起玩会才会洗澡睡觉。
作为一只猫,也需要有猫的尊严,因为大熊的身材实在是“走样”的太厉害,所以很早之前,我就在淘宝上买了一只可以逗猫咪玩的激光笔,晚上在家闲来无事时,拿着激光笔逗大熊玩儿,瑞瑞到我住的地方后,也发现了这只激光笔,于是我教他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点逗大熊玩儿。
我对瑞瑞说:“你可以拿着激光笔逗猫咪玩儿,可是你不能用激光笔直接照大熊的眼睛,好吗?”瑞瑞点点头,拿着激光笔,开心的逗着大熊玩儿,大熊也非常配合瑞瑞,追着激光笔发出的光点跑来跑去。
某天晚上,瑞瑞在一旁逗着大熊玩儿,我在一旁处理自己的工作,当我转过头去的时候,发现瑞瑞正在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点照射大熊的眼睛,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瞬间就感觉自己生气了,因为大熊是我从小养的猫咪,所以我很担心激光笔聚焦的强光照得大熊的眼睛不舒服,于是大声的呵斥:“瑞瑞!都说了不能用光点照大熊的眼睛,你怎么还是照了呢!”
瑞瑞听到我的呵斥声,一下子也愣住了,小小的身体“定”在的沙发旁边,一动也不动,于是,我接着很生气的说:“我已经跟你说过了,不要照大熊的眼睛,大熊这么乖,陪你玩,你照它的眼睛,它会不舒服......”
当我说完的时候,瑞瑞的眼睛里,珍珠般的眼泪开始一滴一滴的溢出来,他委屈得哭了起来。
当下那一刻,看到瑞瑞流眼泪,我突然察觉到自己在生气,于是开始把语气放平缓,跟瑞瑞沟通,这一次,我没有像之前一样大声的呵斥,而是把他抱过来,跟他对话。
当我把瑞瑞抱到身边,他继续哭着,而且把头扭向另外一边,不想与我对视,我努力的想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话,可是他一个劲儿的扭头,一个劲儿的把眼睛斜瞟着,不与我对视。
于是我开始很平静的说:“瑞瑞,刚刚姑姑对你发脾气了,姑姑跟你道歉,你是不是很生气?”
听到我这样说,瑞瑞哭的更厉害了,他说:“姑姑,你没有告诉我这个光会伤害大熊的眼睛。”
我接着说:“姑姑的确没有告诉你这个光会伤害大熊的眼睛,可是姑姑告诉过你不要用光照射猫的眼睛,对吗?”
瑞瑞哭着点点头:“是的。”
于是我接着说:“你还是很生气对吗?”
瑞瑞说:“我不生气了。”虽然瑞瑞说他不生气了,可是却哭的更厉害。
于是我接着问:“瑞瑞,如果你不生气了,你为什么哭的更厉害了呢,你是觉得很委屈吗?”
瑞瑞摇摇头。
看到瑞瑞摇头,我更加好奇,我开始不能够体会这个孩子当下究竟是什么情感。既然没有生气,也没有委屈,那这个5岁的小男孩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以致于让他哭个不停?我试图去理解瑞瑞当下的感受究竟是什么?
于是我接着问:可以告诉姑姑你现在是什么感受吗?”
瑞瑞说:“我不知道我什么感受。”
我想,这一刻,瑞瑞的心里,其实是很难受的,只是他不知道用什么词去形容当下的那一种感受。
后来我把大熊轻轻的抱到瑞瑞面前,笑着说:“你跟大熊是好朋友,我们都知道你不是故意要这样做的,你只是不知道这样会伤害大熊的眼睛,那你现在抱抱大熊,你们就和好了,好吗?”
当我这样说完,瑞瑞还是不太主动想要去抱大熊,于是,我主动把大熊抱起往瑞瑞的侧脸上蹭一蹭。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我把大熊抱起往主动蹭着瑞瑞的侧脸的时候,我感到瑞瑞顿时轻松了,之前的不舒服的感受全部消失,他开始转过身来,面对大熊,打开双手,从我手里抱起了这只可爱的猫咪。从下一刻开始,瑞瑞又开心的起来,好像刚刚那个哭泣的孩子不是他一样。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瑞瑞的难受,并不是因为我指责了他,他很生气,也不是因为他觉得委屈,原来瑞瑞是因为愧疚,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感,所以才会哭泣,瑞瑞扭过头去不肯面对我,是因为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犯了错,心里充满了愧疚,他其实不是不敢面对我,而是不敢面对内心的那一份愧疚感,所以才会不停的哭。这一份愧疚,阻碍了瑞瑞和大熊之间爱的流动,让瑞瑞抗拒大熊,抗拒我。
而当我主动抱着大熊靠近瑞瑞的时候,其实是给瑞瑞提供了一个机会,让瑞瑞和自己的愧疚感和解,所以当瑞瑞主动抱着大熊的时候,他内在的那一份愧疚感就放下了,他就真正的轻松了起来,状态自然就好了。承认爱,承认在乎,接纳被爱,那一份愧疚就会放下了。
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曾经导师说的那一句话——愧疚感是能量层级最低的一种级别。我开始真正去体会这句话的内涵。因为人活在愧疚感里的时候,内心充满自责,如果这个时候外界没有提供一个和解的机会,那么愧疚感会让这个人永远都活在阴影里面,不敢直面自己,更不敢直面让他愧疚的人或者物。活在愧疚里,不敢去爱身边的人,更不敢接纳身边的人给出的爱,生命的能量自然就停滞了。
除非外界有一个刺激,让这个充满愧疚感的人和愧疚的对象和解,或者这个充满愧疚感的人通过自我的成长得到疗愈,否者这一份愧疚,将永远无法放下。
瑞瑞的事情,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在咨询室遇到过的一个女孩子,女孩子那一年上初二,学习成绩特别不理想,而且在父母老师眼中,诸多行为都是非常叛逆的,都是“不懂事的”“不听话的”的“坏”孩子,这个孩子的家庭是一个知识分子世家,爷爷是律师,奶奶是老师,爸爸妈妈都是机关单位的领导者,后来跟这个孩子在咨询室聊了许久,孩子终于说出了她的心里话:“从小家里爷爷奶奶都对我特别特别好,我其实很想去做一些事情去报答他们,可是我发现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最好的报答并不是爱,而是你必须成绩好,必须考上好学校。”
孩子说:“我这一辈子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让我家人觉得我可以报答他们了,因为我学不好,那既然学不好,就干脆做个坏孩子,这样他们就不会再那么爱我,我心里也会好受点。”
原来在这一份“坏”的背后,是“无法用成绩回报家人”产生的深深的愧疚感,是全家都执着于让孩子有好的成绩的时候,孩子发现自己做不到时产生的愧疚。这份愧疚感让孩子不敢接受爱,也无法付出爱,而既不付出,也不接受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个“破坏者”。
人之所以会愧疚,是因为人埋怨自己没有做好,觉得自己犯了错,而实质上,是因为人类都有一个共通的需要,那就是爱,就像瑞瑞,正是因为他爱大熊,所以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可是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做到与自己的愧疚和解,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初二的女孩,正是因为爱着家人,却又达不到家人的期待,所以才会产生深深的愧疚,可是她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份愧疚,所以就做一个破坏者。
如何与愧疚和解?那就是直面自己的愧疚感,或者面对自己愧疚的对象,承认并且接受,可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呢?
我见过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带好孩子,产生深深的愧疚,为了逃避愧疚,又不断的补偿孩子,进而产生更多的家庭问题。所以学会和自己的愧疚和解,是父母们必走的心灵之路。
成人尚且需要修“心”,直面自己的那一份愧疚,尚且孩子呢?
在我们家庭教育讲座的过程中,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家庭,也有一类父母,特别喜欢跟孩子争对错,孩子犯错的时候,是一定要承认错误才肯罢休,仿佛不承认就代表孩子不可能成长。于是,孩子的成长中,也积累的太多的愧疚。
最近通过跟瑞瑞的相处,我越来越发现,孩子的认知其实真的是很有局限的,很多事情需要成人耐心的引导,去反复的提醒调,很多“错误”并不是孩子故意要去犯,大部分的时候,孩子是活在当下的,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听到外界的声音,可是如果成人总是认为孩子是故意犯错,就会给他制造很多的产生愧疚感的机会,大部分的成人都没有能力与自己的愧疚和解,何况是孩子呢?
所以不要轻易去评判孩子的行为,不要总是执着于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问题,产生愧疚感,积累负面的能量层级,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多一点耐心去提醒,多一些觉察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多一些机会去创造和解。
100多年前, 马克·吐温回首自己的人生, 写下这样一段话, 那是对我们最好的启示: “时光荏苒,生命短暂, 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 伤心和责备上。 用时间去爱吧, 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放下愧疚,孩子才能轻装上阵,才能学会更多的爱。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因为愧疚而让你无法释怀的事件呢?在这样的事件里,又有哪些人,是你想爱,却不敢去爱的?你是否为自己创造了和解的机会?还是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这一份愧疚感呢?欢迎你在下面留言,写下你的心得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