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生活特别累。在社会上混,你不得不学会伪装自己,带上面具生活。朋友说,他知道自己的缺点,只是不想改变,不想变得不像自己了。他还说,觉得自己世俗了。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他学不来也不想学。
于是我看到的结果就是,他在一直逃跑,期待换个环境,期待有一个地方可以开心、温暖,大家可以和谐表现自己而不必虚伪,可是他始终没有找到。
性格面具就是你要在别人面前呈现出来的样子,类似于印象管理。你想通过刻意的做一些事情,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对你有个好印象。在职场上社会上再常见不过了,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通常能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也总是会遭到一些人看不起。我们探讨了 很久什么是最真实的自己。他认为,不主动、腼腆、不强势、不争强好胜、不计较、不受委屈,这就是真实的自己。那么相应的,明明讨厌一个人还要笑脸相迎,明明有人讨厌自己还要假装没事,明明某人在暗地里玩套路还要假装感谢,这些就不是真实的自己。在他眼里,有些人就是跟自己不一样,甚至是坏人。于是他扛着“志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大旗来成功地与一些人疏离。当这些人过于强势的时候,他表示既不愿意争斗又不愿意委屈,于是只好洒脱离开。聊着聊着,我发现他会把自己某一部分性格等同为全部的自我。也就是只有性格A才是真正的我,你只有接纳我的A性格你才是接纳我,我只有表现出A来那才是真的我。其他的都不是我。极端举例夸张的说就是,如果自私才是我的本性,可是我在社会上生存必须遮盖自私,戴上善良的面具强迫自己善良。善良的我就不是我,只是我学会了伪装。我还发现,他很聪明地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却不愿意改,因为他不想失去自我,变得不像自己了。也就是说如果性格B是适合社会生存的,他就必须学会B,学会B就意味着放弃A,于是他就成了B一样的人而不再是A一样的人了,他觉得委屈。在他的世界里,人只能有一种性格,非A即B。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阐述为什么我英语不好!我出生在语言为中文的国度,我认为讲中文的我才是真正的我。所以我要坚持做自己,当我遇到美国人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语言不同,可是我又不愿意放弃我的语言使用英语和他交流。于是我们“道不同”。我又发现我不能很好的和人交流很痛苦,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就是中文是个缺点,我很挣扎要不要为了适应他们而放弃自己的语言,使用他们的。如果那样,我可以活得很好,但是我却不再是我自己了。所以即使痛苦,我也不愿意改变,我坚持原来的自己,使用中文,并远离那些和我语言不同的人。与此同时,我还很看不惯那些见风使舵的人,他们居然见什么人就用什么语言,只知道迎合别人,虽然他这样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依然对他们很不屑。毕业后才发现,我得这些谬论是有多么的荒唐,使用什么语言都不影响自己吧,你依旧还是你自己,你使用其他语言不代表你就放弃母语了。自己讲不好英语还看不起别人讲的好的。那和自己讨厌的那群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然而就性格而言,不主动、腼腆才是自己的语言。外向、低头、捡别人喜欢听的话就不是自己了?就成了面具了?我们称之为面具,是因为我们不接纳自己是这样的人,然后又无奈于环境不得不做这样的人。归根结底我们还是不接纳的一种自我强迫。
有原则的我是我,没原则的我也是我。内向的我是我,外向的我也是我。我的本质都没有任何变化。我只是多掌握了一种性格,在不同的人面前使用不同的性格而已,这些都是我。我在某人面前外向,不代表我就不再是内向的人了。我对某人讨好,不代表我就是一个没有尊严的人了。我的自我没有任何变化。
我可以拥有很多性格,而且这些性格全部不能代表我。当我被接纳,并不是只有我的某个性格被接纳我才是被接纳的,也不是我的某个性格不被接纳我就是不被接纳的。我父亲不喜欢我的工作,不接纳我的爱好,但这并不影响他喜欢我和接纳我的人。我只是拥有我的性格,但我不是我的性格。就像我拥有我的语言但我不是我的语言一样。
性格也会因环境而改变或者因身边的人的影响而造就了你某些性格特点。不排除有些遗传的因素在里面,但大部分都是后天习得的。你可能生在一个比较严厉的环境里,就会变得比较内向。可能在你的教育里要学会争取自己的利益因为没人会保护你,你就会习得强势。这是我们学会的比较习惯的性格,像我们的母语一样。我们长大了,可以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可以学习另外一种人生的活法,可以学习赞美别人,可以学习为了照顾别人的感受而说谎,可以学习接纳和宽容,就像学习另外一门外语一样。
我们明白这些,不会改变我们的本质。也不会使我们原来相反的性格没了。我们此时有了多种性格,我们的人生更宽更丰富了,技能更多了,我们懂得面对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性格来交往。所以无需改变性格,只是增加一部分内容而已。面对不同语言的人,就可以讲不同的话,使用不同性格。
我们每个人生来相同,都是同一宇宙生命力的见证。我们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只是环境和教育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同时,我们也可以发展出自己喜欢的性格。我们不需要期待别人来改变性格适应我们,就像不需要要求别人来学习我们的语言而和我们交流一样。据说光着脚走路的时候路会扎脚,国王就下令把全国所有的路都铺上牛皮,这样世界就可以为他改变了。可是聪明的国王后来还是接纳了这个建议:改变自己,穿上皮鞋。想让别人来迁就你的性格的语言,就像让所有的路都为你铺上牛皮一样。
除此之外的不愿意改变,大约就是懒惰了。因为性格的拓展,需要一点点努力和付出,就像学习一门新的外语一样。当然,你愿意只跟跟自己合得来的人相处,只跟和自己语言相同的人相处也无妨,无非是你只能见识到这个世界里的人,看不到其他的风景而已。而那些“没有原则”的人际达人们,他们并不是没有自我,只是比你多掌握了一门语言而已。如果说改变,谁都不想改变。我们都想由着性子来,希望别人可以接纳这样真实的自己,自己就可以善良地敞开心扉,和谐地和别人相处。可是没有。
可以在社会中很好的周旋的人多数情商较高。所以,在当今社会中,情商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不多说大家都会明白,我们每个人想要成功好还是快乐也好,美好的人际关系,一切的一切都有关系。我们简称这种关系为情商情商就是情绪商数,它其实包含了五个商数:第一:叫自我意识。第二:叫控制情绪。第三:叫自我激励。第四:认知别人的情绪的能力。第五: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没有心理学以前人们没有心理疾病的概念,心理学是帮助心理学家们在研究人类行为、气质、心理特征、情绪规则方面便于心理学家们交流,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记得“郁闷”一词横空出世,马上“郁闷”响遍大江南北。
而人有一种本能会无意识的求证,当学到一个新的知识“心理学”时,就会自动找自己的位置,结果发现与自己相似之处就对号入座。如果你坐“抑郁”的座。你的抑郁的行为会被你内心的知觉无限的放大,开心快乐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减少,结果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像你判断的那样。很多时候是概念在前,而事实在后。当你觉得自己抑郁时,在周围人面前就更多关注对你抑郁表现的回应,甚至忽略对你开心表现的赞赏、赞同及赞扬。抑郁的感觉很可能是你自己在懂得心理学后,产生并投射到周围人身上,实际上你看到的是你自己的内心。
心理学是一种解释系统,但不是唯一最有效的。而人是复杂,多样的。没有什么人能被心理学的几个名词所概括,有时能被概括只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选择只是为了对自己的特质合理化,但如果它们不适合你,请不要相信它。另一个角度看世界并非完全是心理学知识,是在学习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等知识后自己形成自己的观点。有些观点甚至与心理学大相径庭,所以不要给自己加上那莫须有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