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说法太绝对,这种观点会误导年轻人。因为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需要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支持。
我最早是从吴晓波老师的文章里看到这句话,他当时是讲给他女儿听的。
他女儿去温哥华读高中,一年之后,女儿回国,他们在台大散步的时候,女儿对父亲认真的说,她想做一名流行歌手,她想改变中国的流行音乐界。
吴晓波看出了女儿的执着与热情,他支持女儿退学,并到上海参加音乐学习,在一次送别女儿候机的时候,吴晓波写下了《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但是我们别忘了,吴晓波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完全能够支持女儿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吴晓波做了中国大部分家长都不会做的选择,即使女儿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仍然有能力为她兜底。我只能说他女儿好幸福,能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我身边也有一个追求音乐梦的孩子,放弃学业转学音乐后发现现实离梦想的差距太大,每天的唱跳练习让人难以坚持,而更让人崩溃的是,天赋上的差异是她如何努力都无法弥补的。两年后她又重新开始学业学习,这两年她的妈妈度日如年。
我还认识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后不工作,去追求他的美好事物——周游世界,家里只是工薪阶层,父母苦不堪言。
吴晓波老师在一次演讲中还说过,人过中年,应该让自己从工作中逐渐解放出来,去旅行,去听好听的音乐,去旅行交友,去享受人生中更多美好的事物。但是如果他早年没有努力工作,他哪有追求美好事物的资本。而且并不是每个人努力后都会有那么好的收获。
如果大家都不计后果去追求“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种美好很有可能是建立在身边人的痛苦之上,而且这种说法也会成为年轻人放弃努力的借口。
所以,我认为不能简单说“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我们要明白,这种“浪费”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本去“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