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考虑一个问题,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什么?
那天一个人打开电影《活着》,边看边思索着,人为什么称为人呢?
为什么富贵令人敬佩,明明是那么叫人生恨的一个人。是因为,如果要找到一个离去的理由,是非常容易的。但是,他却一个人承受着思念那么多人,既是一个人又是一群人的活着,这种活着是异常伟大的。
这种活着的方式,让我想到了杨绛,让我想到了那天无意中看到的《功勋》纪录片中的退役老兵。他们亲爱的敬爱的伙伴和生之队友都先他们而去,甚至有些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但他们并没有选择舍弃生命。
这让我想起了《活着》中的一个镜头,那个县长被认为是走资派,老婆连夜自杀,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活着的必要……而此时秀珍,一改之前的冷漠,钻出门邀请他进来,此时县长说不了,然后为了不拖累他们,他选择快速离开,离开的时候,秀珍喊话说:你还欠我家一条命呢,你得活着还!
那一瞬间,好泪目!同时,瞬间明白了一件事,人之为人的基础是生命还在,否则就一切戛然而止了,也就没有人这一说了。所以,生命至关重要!有生命才是一个人!
有了生命才有希望,有了生命,你才有了做点什么的机会。人生如海上行船,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一直大浪滔天。
起码有人知道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个那么好的秀珍,有那么好的一个失语却总是笑的姐姐,有那么好一个为了姐姐报仇的弟弟,历史长河中的人那么多,有多少能被作为一个小人物被惦记呢。
起码有人知道历史的长河中,抗美援朝是多么的艰苦艰辛,简直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人的遭遇,在其中,又有多少人以身殉国,这些人,不管大人物小人物都是令人可敬的。
起码有人知道历史的长河中,钱钟书这个追求做学术的人,他付出的心血他的研究成果,得以让他们的生命之火绽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传延到有缘人的生命中。
无论读懂多少,但却能给人安慰,这个世间原来有人跟我一样的思索过,我是有伴的。
“有伴”是那么的重要!
说到有伴,我想到了富贵与牛,想到了杨绛与钟书,想到了忠犬八公。这是一种有伴。
甚至还想到了一种老夫老妻。吵吵闹闹的一对老伴,互看不顺的,不相来往的。即使一个是终年卧床不能言语的,那也都是陪伴。或者不在同一个城市或国家的老友。这些即使没有言语,但惦念却渗透到骨头里的陪伴。
正如陈先生的爷爷奶奶,爷爷卧床好些年,不能正常言语,不能自理。奶奶有时提起爷爷,恨的牙痒痒的,可是却惦念着。爷爷走了,担心奶奶开始思念啊,此时便觉得杨先生的伟大,战胜本我的各种欲念,思索剩下的生命可以做些什么。
奶奶看起来很忙碌,在柜子里找馒头,找出来又放进去,又找出来,找出一个馒头,又绕着去找手电筒,然后拿着馒头去喂那条寿命不多的狗,然后嘟嘟囔囔的回来说,狗不吃了。然后又找找这个,问问大家吃吗,找找那个,问问大家吃吗?躺在床上,开始说,陈先生是属羊的,明年不要生孩子,虎跟羊冲,后年差不多,后年是兔,兔与羊合。然后嘟嘟说,妈妈让她不要说这个,不信这个,明明不跟她亲了,跟妈妈亲。
一个人睡了会儿,睡不着,打开电视,慢慢的睡着了。打着呼噜,听着呼噜声,安心的想着,生命的传承。
一个人有着多大的价值呢?
有的是战争年代的冲锋而上,有的是持续了一辈子的稻谷研究,有的是一本书的撰写或是翻译……不一而足。有的是拉扯了一个家,又孕育了一个个小家。
坐下来议论时提起陈先生的爷爷,说起他的坏脾气,都有些可惜,不然寿命会更长的,可以安享晚年。爷爷公又有了哪些价值贡献呢?可能没有史书上的各种记载,但却以血液的方式绵延一代又一代。他们共有六个儿子,艰辛的生存条件,现在各有出息,又各自孕养子女……这难道不是价值吗?
生命的传承就这样以错综复杂的网络清晰可见。
为人基础是生命,这是生命第一。
为人重心是情感,这是力量来源。
为人本质是逆性,这是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