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远房堂姐,为人勤劳善良,能吃苦耐劳,还特别有爱心,是个四十多岁的淳朴的乡村妇女。当年她初中毕业时,他父亲好像还是司法所的有权的人物,就给她安排到了计生所上班,享受正式职工待遇。后来我们县里06年搞基层单位机构改革,乡村“七所八站”各个基层单位的人员要通过考试、面试才能重新上岗,否则将有相当一部分人面临清退下岗的严峻命运。表姐的路在关键时刻走的总是很幸运,很顺畅。关键时期她也埋头苦读了几天考试内容,在报考志愿上有人还告诉她要报那冷门的单位,比如很少有人问津的“文化站”。如果是大家一窝蜂的都还去挤那计生所的热门槛,恐怕像她这样的学历、文凭,十有八九要下岗。后来可巧又在考试和面试演讲时都遇到贵人,别人送礼花了几万才重新得来的工作,她竟然空手套白狼似的被仅仅需要三个人的文化站录用了,她也笑说自己是不是走了狗屎呐!
自从她到了什么文化站,她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天天不管刮风下雨的天不亮就急急的上赶着下乡去完成所里分配的计生任务了。这个连我也很少听说的单位实在是个太过轻闲的单位,她更是个闲职,除了一天到乡政府签一次到,她几乎是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的。一般签完到她就可以回家忙她个人的家务了。偶尔一年半载的,单位按上级要求下几里外的各个村去瞧一眼乡村书屋的书架上有没有书就算是她的额外任务了。(国家给农家书屋配送的书)另外,这七所八站这两年最大的“任务”恐怕是拿扫帚到我们街道上打扫卫生——为什么?因为我们县要创卫生城市,即所谓的“六城连创”,如果上级来检查这卫生过关了,听说县里会派发20万元的“大红包”奖励当地乡政府。七所八站这些单位一到上级来检查那就得拿着大扫帚到街道上去打扫卫生啊!后来我们乡卫生验收过关,乡里给他们文化站每人奖励了一套五六百元的电磁炉。扫地能扫出来这样的奖品,也算没白干。更妙的是,听说验收过关后,七所八站没有实质工作任务的人员就都放了一个月的假,有实际工作的也放了一个星期。其实对于他们这些不大出远门的闲人来说,放假不放假又有什么关系呢?每天8点多到几百米的乡里去签一次到那就算是他们每天的工作量了。
表姐像她的母亲一样,非常勤劳,是个成天闲不住的人,这个闲职给她做,她还真不习惯。她于是就在附近种上了几亩地,不但能有收成,一年四季都有粮食、杂粮、有蔬菜瓜果、有油可吃,还锻炼了身体,何乐不为?她住的地方在街道几百米的北边大路边,本来是很偏的,但是这几年街道四面八方都在扩建,她就近水楼台先得月,用自家的地皮扩建了一栋几层的小楼,不但卖了一处得了几十万元,剩下的不但自己家能居住还有门面店铺可以出租和做生意,你说,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吗?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用自家的门面房做起了生意,这不,昨天来给我送点日用品,毕竟是亲戚,她第一次来给我送东西,本来是要少留点钱做人情的,但是没有零钱找,这不,第二天就特意来给我送来了一兜她自己种的瓜果和腌制好的鸭蛋来了。
她很会拉家常。昨晚在我家她跟我闲谈,告诉我说这文化站现在都改叫做“文化中心”了,上级给文化中心配送了大量的书籍,除了很多文学类的书籍外,还有农村用的养殖啊、农作物的病害防治啊、水产啊、医疗啊等等,更配发了大量的碟片、电脑等等先进设备、仪器等,还有给乡村放电影用的放映机,当然已经不再是老式的电影放映机了,更新换代变成了多媒体投影仪。我这才想起去年我们街道上放了几次电影,原本我还以为只是有人家为了庆祝家有喜事才特意请来的放映员呢,原来这是他们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呢,那可是一举两得的事——办喜事的人家给的有大红包,而这给乡村放电影,送电影下乡本就是他们的职责之一。
说起这乡村放的电影,我也非常感慨!小时候的周末在我们各个乡村小学,(也就是在各个村部,)经常会放上几场电影,那时放电影对乡村的大人小孩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看电影的机会也很多,有些好电影会在附近的村部轮流放上几遍。我们这些上学的小孩逢到谁家附近有电影可看,就会请自己的好朋友到自己家去以方便来回看电影。那时的乡村小孩,搬个小凳,早早的去坐在前排,睁大眼睛看那神奇的科教片头——一颗种子在几秒钟内发芽、拱出地面,长大、开花、结果,这样的片头对我们小孩来说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那时年龄也小,看过的电影大多都忘了,经常是看到第二部电影时已经困的睁不开眼了,但是,就算什么也没看懂,什么也没看到,这样的场景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饕餮盛宴。那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而现在呢?放电影已经成了乡村的一件非常稀罕的怪事了。
可是连我这样还算有点墨水的的文化人都不知道啥是“文化中心”,乡村的人会知道有这样一个机构吗?我问:那里的书能借来看吗?表姐说,文化中心的图书室、仪器室都大锁把门,好像都是摆设,不到上级检查是很少派上用场的。他们三个人也没有兴趣去看,是啊,对于不喜欢看书的人来说,国家配发的书籍花再多的钱买来的也是废纸一堆。我也想起我们学校,图书室常年铁将军把门,像我们同事老师们工作繁重,除了看教参和相关教学资料,需要写论文时才瞄几眼教育刊物,又有几人能把图书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呢?像我这样还喜欢看书的在学校恐怕也找不到三五人。那更不用说学生了。老师们休假的休闲就是看电视、上网、打牌、喝闲酒。学生们呢?他们除了电视就是手机,有益的图书我真的不敢想还有多少人能去看。
想想我们这偌大一个乡,现在连个国家支持的新华书店都没有了,私人开的小书店、小书摊,那里面除了学习资料就是那些穿越、暴力、帮派、言情、色情、小资类的书刊了。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我们街上的新华书店还能买到像《红楼梦》、舒婷的诗集《双桅船》等一类的好书,现在要买这样的书还得跑到八九十里外的县城。所以,就连我阅读的兴趣也在逐年削弱。
再想想像文化中心这样的类似于摆设的机构,还有很多,比如,上级下拨资金给各个村部修建的敬老院,床铺、被子等设施估计是已经就位了,就是没有人去居住。(那估计应该是收费养老,再说乡村的人也不习惯到养老院去养老。)听说那里只有到上级检查下来了,才会请上几个孤寡老人去那里“临时客串”当当一天、半天的“临时演员”,估计平时养老院基本就处于闲置状态。
国家这些年对农村的基层建设也是投入了很大一笔资金的,比如还投入资金建乡村医疗室等等,有实际用处的投入肥了某些人的腰包,让相关人员得到了实惠,但是很多下大力气投入的资金、设施究竟有没有派上用场就不得而知了。因为那并不是一两次检查就能发现问题的。
表姐跟我唠唠家常竟也让我如此感慨,想我们这乡村这块宜居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贫瘠的文化大沙漠。真正是偏远乡村羌笛怨,春风不度玉门关!
( 附百度来的七所八站定义:)
所谓“七站八所”,是指县市区及上级部门在乡村的派出机构。这里的“七”和“八”都是概指,并非确数。这样的机构,通常在20个以上,有的高达30多个。主要有的:一是乡镇直属事业站(所),包括司法所、房管所、农机站、农技站、水利站、城建站、计生站、文化站、广播站、经管站、客运站等;二是区直部门与乡镇双层管理的站(所),包括包括土管所、财政所、派出所、林业站、法庭、卫生院等;三是“条条管理”的机构,包括国税分局(所)、邮政(电信)所、供电所、工商所、信用社等。
附百度来的七所八站定义:)
所谓“七站八所”,是指县市区及上级部门在乡村的派出机构。这里的“七”和“八”都是概指,并非确数。这样的机构,通常在20个以上,有的高达30多个。主要有的:一是乡镇直属事业站(所),包括司法所、房管所、农机站、农技站、水利站、城建站、计生站、文化站、广播站、经管站、客运站等;二是区直部门与乡镇双层管理的站(所),包括包括土管所、财政所、派出所、林业站、法庭、卫生院等;三是“条条管理”的机构,包括国税分局(所)、邮政(电信)所、供电所、工商所、信用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