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
“性格和什么现象最为相似呢?和言语特别相似,谁都不是生下来就会说话,把你生在哪你就说什么话。
性格也是一样,把你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形成近似的性格。”
看了央视最新的教育片《加油!妈妈》,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剧情的主线,围绕着5个妈妈,和她们的孩子展开。
这之中,有自立自强的单亲妈妈,有温柔贤惠的全职妈妈,有果敢干练的职场妈妈,也有焦虑鸡娃的普通妈妈……
五家五色,各有千秋。
但对比下来却能够发现:每位妈妈的性格,从她们孩子身上就能够看出影子。
真应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那句话:
“每瞬间,你看到了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妈妈什么样,养出的孩子就是什么样。
妈妈的性情特点、行为处事、人生态度,会不知不觉渗透进孩子的身体里,影响孩子的一生。
01
高要求的妈妈,养出“空心病”的孩子。
吴越饰演的苏青,是个在职场上雷厉风行的律师,也是家长委员会中举足轻重的会长。
在外人眼中,她手握令人羡慕的精英剧本:实力强劲、家庭和睦、孩子优秀。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普通家庭出身,纯靠读书和努力拼搏出这一切,要牺牲多少自我的空间。
所以,她坚信“唯成绩论”能够带来成功,对两个儿子也同样严格要求:
必须上最好的学校、考最高的名次、课后作业量加倍、周末还要上特长班......
大儿子小夫曾哭着反抗过:
“我只觉得我和弟弟可怜。他才上幼儿园,生活就已经被你那些补习班填满了!
他不能出去找朋友们玩,只能在家里写你那些作业,就像当初的我一样!”
苏青没有动摇,反而更加言之凿凿,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
“你不理解妈妈,妈妈不怪你。
但是妈妈相信,等你长大以后,面对真正的大风大浪,面对真正的对手,真正的竞争的时候,你会感谢现在的压力训练的。”
在被工作压榨后的有限时间里,苏青不记得孩子的爱好,孩子的口味,却对他们的成绩了如指掌。
久而久之,两个孩子都觉得:只有学习好,才配得到妈妈的爱。
小儿子小文懂事、自觉,幼儿园的年纪就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感情。
不敢向父母提要求、不敢交父母不认可的朋友、不敢拒绝不喜欢的作业和兴趣班......
即使被哥哥迁怒说“再也不想看到你”,也只是不哭不闹地坐在楼下,等着大人们气消。
大儿子小夫,在父母的忽视和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利中,走向自暴自弃。
他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都无所谓,花钱给主播打赏、把排斥他的同学书包扔到楼下、找人假扮家长来见老师、甚至是进商店偷东西……
直到这时,苏青才意识到,自己的忽视和焦虑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北大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曾经在讲座中指出:
“造成孩子空心病的根本原因,是父母的焦虑。”
当父母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面对社会上的挑战和变化时,就会在危机感的作祟下,不停地包办、加码、挥起鞭子赶着孩子前进。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找不到自己的意志和感觉,只能以讨好父母为己任,一旦失利,就会陷入空虚和困顿,模糊了对自我的感知,成为了“空心”的个体。
高要求的爱,往往就成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碍”。
02
忍气吞声的妈妈,养出压抑自我的孩子。
和精明能干的苏青相反,由董洁饰演的何晓涵,是个夹在势力婆婆和不作为老公中间的全职妈妈。
出身差、学历低的她,原本是个护士,嫁给一表人才、家境优渥、博士学历的医生丈夫时,就不受婆婆待见。
生下女儿优优后,重男轻女的婆婆更是变本加厉,在嫌弃何晓涵小家子气、文化低的同时,还嫌弃优优爱踢球、爱打架,没有女孩的样子。
何晓涵习惯了忍气吞声,她不敢悖逆婆婆的话,就只能尽量让女儿达到婆婆的要求。
优优想踢足球,她却容忍婆婆将孩子所有的运动衣都换成了公主裙。
优优想学跆拳道,她求着孩子坚持上完婆婆指定的芭蕾舞。
在家里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妈妈,最终也遭到了孩子的嫌弃。
在学校组织的野餐会上,因为嫌弃妈妈不会英语,优优宁愿黏在一直看手机的爸爸身边。
在压抑下成长的优优,不仅变得敏感、戾气,甚至为了获得奶奶的喜爱,将自己活成了男生的样子,患上了性别认知障碍。
忍气吞声、自卑抑郁的妈妈,最终养出了压抑自我、反抗人格的孩子。
很多妈妈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要“教”给她很多东西。
但其实,妈妈活好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从妈妈身上切身感应到爱和能量,孩子才会以妈妈为榜样,勇敢面对世界,做真正的自己。
03
自我牺牲感强的妈妈,养不出快乐的孩子。
剧中,由海陆饰演的秦薇,是想要依靠教育孩子改变阶层的代表。
她靠着打肿脸充胖子、租住表哥的房子,将女儿悦悦送进了私立高端幼儿园。
为了和园中非富即贵的妈妈们融为一体,她努力营造自己也是中产贵妇的假象:
不让孩子透露自己是坐公交车上学的事实、编造老公是成功人士的身份、不和其他妈妈透露自己开网店的真实工作......
她总是打着“为孩子好”、“为孩子牺牲一切”的旗号,催促老公积极上进,督促女儿用功学习。
老公为了早早回家烧饭,逃掉了部门聚餐,她反而大发雷霆:
“你去年升职的事忘了?本身都该轮到你了,就因为你在领导面前走动得太少,这职位转眼就给了别人。你怎么不吃一堑长一智啊?
我跟你结婚,我不要求你有房有车,我也不羡慕别人穿金戴银,我们受点委屈没什么,可是孩子不一样啊,我们没本事,不能让悦悦躺赢,可是我们不能拖悦悦后腿啊。”
悦悦把妈妈每日的训话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努力想要做好一切不让妈妈担心,却又常常因为做不好而自责难过。
因为知道妈妈在为了自己升学讨好舅舅,所以哪怕被舅舅猥亵,她也不敢说出实情。
因为明白妈妈想让自己在晚会上好好表现,所以直到爸妈都已经睡下,她也会偷偷戴上耳机继续练琴。
她总是会习惯性地道歉:“妈妈,对不起,我又做错了。”
也会不由自主地比较自己和别人的成绩,生气为什么别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她却不能让人满意。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
“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
作为妈妈,我们教育孩子要抛弃“牺牲感”,不必牺牲自我来给孩子所谓的“成全”。
牺牲感强的父母,总把孩子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却以失去自我为代价。
可牺牲感越强,想要的回报就越多,总有一天孩子会承受不起。
活出自己,不绑架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榜样。
04
溺爱型妈妈,养出“公主病”女儿。
潘之琳饰演的朱璐曦,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公主妈妈。
结婚前,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她,婚后依然十指不沾阳春水,习惯依附于老公。
她给女儿起名伊莎贝尔,更是把女儿当“公主”一样养大。
支持女儿的购物欲,纵容女儿的娇脾气,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
在参加学校的手工比赛时,为了方便,璐曦直接让阿姨拆了自己最新买的手工娃娃,装作是女儿的作品交了上去。
谁曾想,这个娃娃却被评为了最后一名,伊莎贝尔当场对妈妈甩脸:“都怪你!都怪你!”
无论怎么璐曦如何安慰,她都坚持耍赖:“我不要!我就是不想当最后一名!”
直到同学给了她一票,代替她当了最后一名她才开心起来。
参加表演课时,她也是如此,不容商量地抢了剧目中“公主”这一角色:
“爸爸妈妈说了,我本来就是公主。”
老师让她组织大家排练,她却全程以自我为中心,一会让同学当她的女仆为她梳头,一会让同学当她的坐骑。
滑冰课上,仅仅是因为小伙伴不愿承认她是公主,她就把人推倒在地,导致别人出血受伤还拒不愿道歉。
想起心理专家柏燕谊讲过的父母溺爱的危害:
“溺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废物。她会觉得自己永远有退路,永远不需要成长,不成长就没有价值。”
溺爱之下的孩子,他们习惯了有求必应,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很难管理自己的情绪,自私任性,也很容易在人际和社会中受挫。
父母总以为替孩子遮风挡雨就是无私的爱,但人生路漫漫,孩子终究要一个人面对生活的苦难。
把她养成温室里的花,其实就是最大的“危害”。
05
乐观真实的妈妈,才能养出幸福感强的孩子。
由张雨绮饰演的周南南,其实是5个家庭中处境最艰难的妈妈。
她独自一人抚养儿子长大,一边要经历工作带来的风雨,一边要照顾儿子的学习生活。
甚至在儿子幼升小的关键时期,同时遭遇母亲去世、工作变动、房子被骗等重大打击。
即便如此,她也从不曾自怨自艾,而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苦难。
经济困难,她不会和儿子哭穷,而是会坦然告诉孩子他们正面临的挑战。
孩子考试失利,她也坦然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告诉他快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当小阳被怀疑偷了东西时,她也始终和孩子站在一边,东奔西走就为了还孩子一个清白:
“我相信小阳,他绝对不会背地里拿别人的东西。”
所以,即使拥有不完美的家庭,她的儿子周小阳,依然是剧中最受人喜欢的孩子。
他懂事、乐观,既有孩子的天真可爱,也有同龄人稀缺的共情和明理。
会心疼姥姥、关心妈妈,体贴妈妈的付出和辛苦;
会给生病的同学送他心爱的鸡蛋、泥塑;
会干班里没人愿意干的活,演没人愿意演的角色.......
而这,大概就是教育最好的样子:
用欣赏和鼓励接纳孩子的一切,用爱和温暖陪伴孩子成长。
当孩子看到了世间百态,学会了关心他人,就会珍惜和感恩当下的付出,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在爱与被爱中和孩子砥砺前行,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传递。
06
BBC纪录片《性格的真相》中,迈克尔·莫斯利教授说道:
“高质量的养育,尤其是来自母亲的爱,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压力对应机制,性格也更加积极坚韧。”
孩子性格好不好,和妈妈关系重大。
妈妈的为人处世、生活态度,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孩子的性格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妈妈,但有远见的母亲,都懂得在孩子面前,用自己性格中的优势部分引导孩子。
因为再好的成绩、再辉煌的荣耀,都只是昙花一现,终会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