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接手七年级,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度过了充实而愉快的一个学期。
遇上你是我的缘
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和孩子们的初次见面,我以“遇上你是我的缘”为开场白,开始了轻松的交流时间。我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都瞪着好奇的双眼看着我,掩藏不住的笑意从眼角嘴角漾开来,我知道他们至少对我感兴趣了。一个特别活跃的小家伙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正惟妙惟肖地在模仿我的表情和动作。我不动声色地继续讲着,一下课就把他招呼到了跟前,笑眯眯地问他:“你是不是很喜欢潘老师?”他愣愣地看着我,我继续说:“我看到你刚才在学老师说话的表情和动作,我猜你一定是喜欢我。”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觉得你和我以前的老师都不一样。我觉得你说话时……”见他不好意思说,我进行了补充:“觉得我说话时表情和动作很夸张。”他点了点头,继续抿着嘴笑着。“那你到底喜不喜欢这样的潘老师呢?”他抬头看着我,大概是发现我脸上没有一丝怒气吧,他又笑着点了点头。“喜欢老师有很多种表达的方式,比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等等。你在课堂上只顾着模仿老师,就不会认真听课,既让自己学不好,还会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有害而无利,你说对不对?”他仍是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我没再多说,拍了拍他的肩膀走了,后来才知道他居然就是我同事的儿子。
第一堂课我要孩子们用笔写了自己的优缺点,写了对语文课和语文老师的期待。后来在一次检查学生日记时看到一个孩子写到:“第一堂课您让我们写自己理想中的语文老师,然后您真的就成了这样的老师。”这句话熨帖了我心灵的每一个角落。这个孩子也许不知道,他的这句话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
开学没多久,我便注意到了班上的一个小姑娘,她忧郁的眼神常常让我心疼,我想帮助她,但还需要等待时机。一次检查学生日记,翻阅到了她的,娟秀的字迹,看起来很舒服。她在日记中提到了我:“老师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她在课堂上的很多话语都有着治愈人心的功能。”我不知道我在哪堂课上讲的哪句话有治愈人心的功能,但从这句话我知道了这个孩子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她需要帮助,而且她信任我。于是,我找到了,我刚轻抚她的肩准备说话,她就哭了起来。我紧握着她的双手,静静地等待,等她心情平复些了,再轻声询问,耐心倾听。我尽量告诉她,她目前遇到的一切都是暂时的,都会过去的,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同时我也给她提出了些实质性的建议,教她如何去面对现在的困境。后来的日子,我常常在她的日记下面留言鼓励她,偶尔单独找她聊天询问近况,在她上台分享或表演时极力地表扬她。一次考场作文中,我看到她写的:“为了辛苦的爸爸妈妈,为了潘老师,我也一定要战胜困难……”我告诉她,一定要懂得为了自己……
曾经的同事的孩子目前就在我们班,一次聊天中他告诉我,孩子回家常喜欢和他讲起我,说班上的孩子大都喜欢我。他便问:“你们为什么喜欢潘老师?”孩子回答:“潘老师从不拖堂,作业也很少……”(我显然不是从不拖堂,只是极少拖堂)他又故意问:“那你们不觉得这样的老师不负责任吗?”孩子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我:“没有啊,我们都喜欢她!”哈哈,听到这番谈话,我是百般滋味上心头啊!孩子们不是喜欢我上课的艺术,而是喜欢我给他们的休息时间多任务布置少啊!看到我这样的老师,家长会不会也认为我这个不会占用学生时间的老师是不负责任的呢?呵呵,还好,至少目前没有接到投诉电话,我就继续做自己吧!
孩子们,我们相遇就是缘;珍惜相伴的三年,努力画好初中阶段的圆。
把握课堂主阵地
我们的语文课堂,做得最多的两件事就是朗读和交流。
“书声琅琅”我认为应该是语文课最重要的特点,因此,我十分重视朗读指导和训练。
读朱自清的《春》,我们既读出了“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的调皮劲儿,也读出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的热闹劲儿;我们不仅读出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温柔,还读出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的振奋。读得最好的还是最后三个赞春的自然段,读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读出了排比的气势,最后我点评: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成了“有铁一般胳膊和腰脚”的“健壮青年”,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时,我看着这些正微笑着看着我的孩子,他们的眼里真的有光!
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我们读出了他的绝望“我可活什么劲儿”,读出了他的悔恨“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读出了他的坚强“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课堂突发灵感,抓住第四自然段反复朗读,读出她内心的迷茫无助,读出她对光明的强烈渴望。男女生合作读,分组读,个人读,强调一定要读出前后情感的变化。孩子们读完之后我紧接一句:此时出现的莎莉文老师是如何帮助海伦走出内心的迷茫寻找到光明的呢?刚才还读得热火朝天的孩子们立刻沉浸到后面的文字当中,安静阅读,寻找答案。这一动一静之间,他们转变得那样自然,认真的孩子最可爱啊!
我一再要求朗读时要“移情入境”,读得不好,指导之后示范之后再继续读,孩子们也不厌其烦跟着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交响乐团的指挥,孩子们就是那一个个演奏者,我们合作演奏语文课堂最动听的乐章。
语文是灵活的,最不需要的就是教师的一言堂。我常常把时间充分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在自主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学泰戈尔的《金色花》、冰心的《荷叶•母亲》,我们交流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细节;学《陈太丘与友期行》,我们讨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探讨鲁迅对待在三味书屋中生活的真实态度;学《纪念白求恩》,我们讨论到底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交流在面对人生的巨大困难或者面对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的时候应该如何做;学《猫》,我们反省自己对待身边弱者的态度;学《皇帝的新装》,我们交流只要谁不怎么样,这场骗局就不会成功……现在回想起我们课堂这“议论纷纷”热火朝天的场景,我仍能忆起孩子们全心投入满脸通红甚至是唾沫横飞的样子!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其实是在讲解课外阅读——蒲松龄的《牧竖》一文的作业的时候。练习题刚讲完,有同学立刻问了一句:“老师,你觉得《狼》一课中的屠夫和《牧竖》一文中的儿童谁更残忍一些?”我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同学们,你们认为呢?”有个别同学说屠夫杀狼毫不手软,硬生生地砍头砍腿,很是残忍。但很快,绝大多数孩子都嚷了起来:“屠夫是为了自我保护,而那两个儿童纯属无聊,利用母狼对孩子的爱让它两头奔命活活被折磨死,这才是真的残忍。”我又再次问刚刚提问的孩子:“你认为呢?”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两个儿童更残忍。”我知道他有那样一个问题,就证明他内心有疑惑,在比较这两者的不同,但我认为这个答案必须是统一的,而且大部分孩子会分得清什么是真正的残忍。语文课堂上,有些话题可以是宽泛的解读,多元的见解,但是有些东西还是需要告诉孩子们什么才是正确的。
各色活动伴成长
这个学期坚持得最好的就是开学没多久后就开始的课前名著分享活动。按照班级花名册名单的先后顺序一个个上台分享,短的一分钟左右,最长的甚至超过了五分钟。每次分享结束后,我都是及时点评,先积极夸奖,找出至少三个优点,再提出建议,一般只讲最需要改正的。一个学期下来,发现了不少做事认真表现很棒的孩子,这对班级来说也是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第一次全班参与的活动是国庆假期布置的《朝花夕拾》名著分享手抄报活动。开学后我在班里当堂检查完成情况,并临时布置任务小组内交流自己完成手抄报的思路,再派代表上台分享。各组派出的代表都非常优秀,短时间内把“内容选择、版面设计、色彩搭配”等多个方面讲解得很全面。“我觉得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所以我用了这些明亮的颜色,还画了很多花瓣,让人一看就很快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在这里画了一架用书籍堆成的梯子。”“人们说鲁迅先生手中的笔就是对付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所以我在这里画了像刀一样的钢笔。”瞧,这是一群多么有想法的孩子啊!
第一次诗歌朗诵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各组合作不够默契,倒是个人朗诵有几个不错的。我在总结时强调:“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让自己满意的结果,都必须认真对待,积极准备。”也许这番话起了作用,在《皇帝的新装》课本剧表演时,各组都有了精彩的呈现,还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精心准备了道具:用围巾做皇帝的披巾,用闪纸做金子,用超大雨伞做皇帝的华盖……各种奇思妙想都用上了。除了旁白,其他演员全程脱稿,语气、表情、肢体动作都有设计。唯一的漏洞就是有几个组的侍从在向皇帝禀报的时候都说成了:“皇上,外面两个骗子求见!”大家都笑喷了!
临近期末,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复习,我们还在搞《西游记》专题汇报。歌曲组唱响了《白龙马》,人物分析组把唐僧师徒四人讲了个遍,故事情节组分享的八分钟的故事全程脱稿,绘声绘色,故事新编组更是让孙悟空他们当起了环保卫士。最让我惊喜的是三个小主持人,本次活动从节目安排到主持串词都是她们完成的,三人在台上互动主持,还真挺有范儿!
一个学期课堂内外的回顾,看到了我和孩子共同成长。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