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5月8日,西安市教育局在官网登出“整改取得的阶段性成效”通告,公示电视问政一个月以来的教育乱象治理成果。西安义务教育阶段“上学贵”问题被作为重点详细介绍,包括查处学校违规收费案件、清退违规收费资金,打击教育掮客和“学托”等现象。
一个月前,“西安教育局电视问政”栏目中,西安市教育局各级各区主管进入电视直播厅,坐上问政席,接受现场市民的直接问询。蓝色的大屏幕播放了一段关于中介兜售西安民办名校学位的暗访视频,将学校实际招生数与教育局批准招生数进行对比的柱状统计图显现在屏幕上,动辄十几万的赞助费潜规则遭到曝光。
不仅是西安,在南京、广州等城市中,赞助费已经成为家长圈中公开的秘密。家长们对“学费+赞助费”的民办名校收费组合形式早已司空见惯。
【背景】
2010年,教育部发文,禁止中小学择校乱收费,要求地方切实规范义务教育中小学的收费行为。然而,作为择校费的变种形式,与入学相挂钩的赞助费名目悄然而生,并游离于规则与法理之外。
【我的观察】
作为家长们深恶痛绝的“择校费”之所以有生存土壤,在我看来,跟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思想有关,具体有如下3点:
1、与民办校的定价收费机制有关。一家没有政府财政支持的民办校,只有通过自负盈亏才能实现业务的持续进行。而在政府的口中,所有“非盈利性教育机构”都不能收费太高,免得让民众负担太重。。。然而,我想说,这在投资人和创业者看来,这其实是一门生意,是一项投资,是一种商业行为。非盈利。。。想啥呢?不赚钱,那些投资人和创业者干嘛来了?在民办校的经营过程中,人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80%则将运营艰难。成本不低,收费抬不上,投资人要回报,创业者和团队要生存,利润从哪来?最后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捏造各种收费名义,既然如此何不敞开监管,让民办校自主定价呢?在自主定价收费学杂费的基础上,再行规定“不许收取与学杂费无关的各项费用”,这样岂不是更好?
2、与市场需求有关。有市场就有需求,有需求自然就有供给,这是商业社会的不变法则。单纯从政府角度,出个通知说禁止就真能禁止了吗?今天堵得了“择校费”,谁知道明天会出个什么费呢?真要想捞钱,名目可以想太多。
3、与名校民班办学风有关。这一点恐怕是当下的核心关键,让监管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哪里还管的好呢?又或者成为商业社会中,打击竞争对手的一种手段吗?名校民办,既有政府的资源和背书,又有公办校的资源,然而却可以举着民办校的大旗,明目张胆收着各种名义的费用。请问,这是在为“民众减负”吗?
�也有��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