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跟我说,把技能比喻成装在电脑或者手机上的app,而类似意志、信念、价值观、品质则为底层操作系统。
曾经提到过冰山模型,是把一个人的资源分为知识、技能、能力、价值观、性格、动机等。
如果把技能比作app,其实就是软件;那么把价值观这类比作操作系统,其实就是cpu;
而电脑里还有电源、硬盘、内存等呢?
又分别指什么呢?
于是深深开了一下脑洞,
也许不一定对。
1.电源
人或者就是靠挣钱养活自己,而挣钱靠的是自己的能力价值,这是生命线。因此,作为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能力更像电源的存在;
2.硬盘
进入碎片化学习之后,很多人都喜欢收藏干货,或者说贮存资源。而往往存贮的这些资源除了把硬盘占满外,我们很少去看的,因此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就像存储在我们大脑的硬盘一样;
3.内存
内存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同样的,对一个人来说,和价值观之类相联系,并且与信息进行交换的,就是我们的一些思维模型,或者是一些重要的核心知识和认知。
那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重新排列一下:
电脑零件——人
cpu 愿景价值观等
软件 技能
内存 认知
硬盘 信息
电源 能力
但我们发现,人可以对比出不同的层次:
假设我们是一个人生的游戏玩家,
第一层,就一块能力打天下,结果遭遇变故,比如收费站的阿姨,上世纪国企的员工,种地的农民;
第二层,特别喜欢在头脑中收藏各种新知,看似特别充实,但其实显得努力罢了,比如很多的企业大学、跨界学习等;
第三层,使用的还是512MB的认知1.0版本,而有的人已经更新成64GB的认知2.0版本,还觉得不够,因为已经出现了物联的认知3.0版本,新的世界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更新我们的认知,不升级的话,尽管可以运行,却不如人家高效;
第四层,大多数人追求各种各样的方法论,当然自媒体时代也习惯产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论,从哪些标题就可知,比如读书,就有橘子阅读法、拆书法、洋葱阅读、PR阅读等;每天运行体验着不同的方法论,很刺激但是却很难深入,因为方法论太多,总有新的刺激;
第五层,有一类高手非常注重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对他们来说非常注重去修炼自己的意志、信念和品质,就像领导力、温暖之类;但大多数都远没有突破第四层,局限在方法论里,没有看方法论的三境界出来:第1境界:见方法论是方法论;第2境界:见方法论不是方法论;第3境界:见方法论还是方法论。大多数人只到1或2的境界,很少步入手中没有方法论却有各种方法论的程度,这需要自我的探索,同时也需要对方法的痴迷。
五个层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也许兼而有之,但真正第四层次的看着热闹,第五层次的人却极少见。
武侠中我最喜欢的高手风清扬说,万物皆利器。只要心中有剑,拈花飞叶,皆可伤人。
高端玩家,清楚技能和愿景价值观的关系,升级价值观的同时谨慎挑选技能方法论。
这同样说明高手是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天赋,以及自己的愿景,选择聚焦趁手的方法论来刻意练习。
在人生这样的一个玩家江湖里,不知道你在哪一个层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