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写东西,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会有很多人和你认真的讨论。都说真理越辩越明,这句话我是很怀疑的,我觉得真理是越辩,自己越明。
别人一质疑,自己就换着N套说法出来给自己站台,结果通常就是越来越相信自己是对的。
我之前写过一篇《趋势真的可以预测吗》,在网上产生了一点儿影响,有几个网友给了非常深刻的评论,尽管他们射出来的反对意见都脱靶了。但是有一些观点还是很有再评论的必要。
首先声明一下,我写文章并不是想说服谁。从投机的整个生态来看,如果一个道理是合乎实际的,那么他也必然是小众的。因为表面上看,大家都是在拿钱参与市场,但是背后实际上,是观念的交锋。
一、高概率的事实
我在文章中引用了学术界的说法:上一根K线和下一根K线的走势没有任何必然联系。这就意味着所谓的信号,都是事后的统计幻觉。这一点某网友给了我响亮的一巴掌(尽管没打到)。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有利的反驳了所谓的“信号都是统计幻觉”的说法,实际上恰恰证明了我此前文章的观点——技术分析本质上就是分类学。
这为网友说“统计了三年的欧元兑美元……,后市下跌的概率达到90%。”实际上这根本不需要统计,你自己对着行情图看一眼就发现根本不可能。那么这个结果是怎么出来的呢?看下图:
现在可以明白这个90%是怎么得出来的了。因为他本来就统计的是高概率的那一部分(即使这样,我觉得90%依然是偏水的数字)。简单的说,他首先人为的把统计对象分成了两组,然后去统计他认为值得统计的那一组,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条件是“经历了一轮上涨”,实际上这等于说是“排除一部分陷阱信号”之后留下的当然是高概率信号。
这反而证明了我的说法,技术分析的本质,就是对行情进行归类。人为的把行情分为震荡和趋势。那么如果我们统计震荡指标的有效性之前,先把趋势排除掉。你觉得这个统计还有意义吗?这就是技术分析为什么事后看起来非常准的原理所在。
这种分类学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大家交流,比如一个新闻主播说“油价经过了两个月的震荡之后,在今天突破并创下了新高”,这种话起码比把这两个月的高低点都给你背一遍来得高效吧。但是我们分类的准确程度,和预测的准确程度可以说,一点关系都木有。
这有点像算命,我们可以把人分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甚至可以根据星座面相继续往下分得更细,这可以让我们对认识的人了解更深,但是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这种分类的意义就显得没那么大了。因为你面对陌生人有两个问题:
第一:你了解到的信息是不全面的,局部的。
第二:人,是会变的。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表现。
看到了吗?这和面对未来走势的时候一模一样。信息不完整,多变量存在,所以分类的意义只存在于熟悉的人。就像技术分析在分析历史行情的时候,最有效。
但是有一部分人会较真了——即使如楼主你所说,技术分析是分类学,那么他还是可以帮我去过滤掉一部分低概率的信号啊。对的。这就是技术分析进阶版的救命稻草——过滤器理论。按照这个说法,信号里面有沙子也有金子,但是技术分析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筛子,帮我们把沙子筛掉。这其中比较典型就是3%原则,用来识别真突破。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假定,当行情涨幅超过5%之后,我们再去统计之上反转信号,概率就会大增。如果这么想是正确的话,那么逻辑上就有一个必然的尴尬局面出现了。如果过滤5%可以让反转信号的概率增加,那如果过滤10%呢?20%呢?这就等于下面这个判断:
行情涨的越高,它跌的概率就越大。
这句话确实是真理,我也承认,但是你不管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都是一句废话。
但是我这样说有一点不公平,因为很多人会这么反驳:楼主你举的例子只是一个皮毛,你根本不懂什么叫过滤器。因为你不是专业人士,所以你的辩论停留在幼稚园的水平。这个反驳听上去有点不太讲理,类似于“你没有上过蓝翔技校凭什么说我的挖掘机技术不行”。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可以继续假设——确实存在某种过滤器是高度有效的。这并不妨碍我们的结论,甚至还有助于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这个问题。
二、概率云
话不多说,先看图:
这张图显示了某种信号的准确率,左边是最高100%,右边是最低1%。假设目前我们站在A的位置,得到的统计数字是70%(在某种过滤器的帮助下),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因为70%的概率是根据历史行情统计得出的,而没有人能去交易一段历史行情,我们面对的始终是一团云雾的未来。如果该信号的长期概率是50%的话,而此时概率必然正向30%的B处移动。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会是什么呢?
如果你硬说自己统计了长期概率也是70%,因为你进行了大量的样本外测试,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命题。尽管样本外测试不能保证长期概率,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假设长期概率依然是70%,这也不妨碍上图的成立,概率依然有在100%和1%之间流动的必然性。
所以,就像开头那位网友做的一样。他需要解释这个概率是如何形成的,还记得吗?他是从心理学上去解释的。这是技术分析三大假设的核心之一“历史会重演”。而历史之所以一再重演,因为人性不变,“华尔街没有新鲜事物”。但是这样说就带来了另一个迷之尴尬。如果我们要先统计再解释,那么你会发现,只要是高概率的事件你一定可以解释,而且,不管什么样的图形,都可以用人性解释,失败的图形呢?你可以用主力去解释啊。好吧,这样的说法让楼主显得有写刻薄,我们不妨继续假设,这种解释是成立的。
三、事件与解读
实际上,上面那个猜测人们面对“乌云盖顶”的心理变化意义并不大。因为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必须得被这根大阴线给吓坏了。但是他们为什么会被这一根吓坏了而之前都不怕就无解了。所以我打算说一个更具有解释力的现象,这个解释的完美之处就在于,他针对的是所有的参与者,并且这不是心理现象,而是物理现象。
我知道90年代初期的上海股市,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次碰到下雨天股市就会跌。这种概率高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那么为什么呢。难道是下雨天,巧克力和下跌更配喔?当然你可以解释成下雨天人的心情不好,看着股票就烦,也可以说是股民迷信相信绿色更顺应天意。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是柜台市场,卖股票的话需要出门去银行办理,所以下雨天就没有人愿意出门了。但是这些解释是不是客观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果这种概率高到一定程度,那么天气预报就会取代分析师,如果我们都知道明天要下雨,保不齐就有那种技术分析者提前跑到银行去把股票卖了。这种事情的发生之所以令人期待,是因为这种行为有明显的利益驱使。
所以,问题不在于你能不能合理的解释人们为什么会这么做,而在于你能不能预测别人一定不会那么做。举一个例子:路边跑出来一条疯狗,这个时候城管出现了,他们可以用很多方法去保护受害者,例如用盾牌挡住疯狗的利齿,然后用电棍打昏它,也可以二个人配合用长叉让疯狗腹背受敌。但是讨论这些都没有触及问题的重点。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谁,去预测疯狗下一个会咬谁?
行情解释的困难,不在于历史是如何成为历史的,而在于为什么历史会继续下去。
四、黑盒数据
在最新的交流中,网友是这么回复的。我把这种说法称之为“秘方悖论”。
简而言之,我们有很大一部分技术分析的信奉者,都会膜拜某一位“大神”,在国外有艾略特、江恩。在国内有缠中说禅、唐能通之类的。更严重的一种说法是“高手在民间”,这意味高手就像神仙一样,存在于某处,但是你不知道。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奇怪的悖论。
如果秘方被称为秘方的话,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答案可能是,我知道他用某种方法在做,并且很有效。但是我不知道他的方法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样说的悖论依然存在,既然你不知道他具体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你坚信他一定用的是你想象的技术分析呢?
实际上这种解释,用更简单的话说,那就是有人用技术分析赚钱了,所以技术分析是有效果的。如果一定要这么说的话,其实并不需要黑盒的存在,我们就可以认定技术分析是可以赚钱的。甚至于任何分析,都是可以赚钱的。因为你根本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肯定亏钱的分析方法。但是我要说的是,即使这样,上面的说法依然是错的,因为他们并没有理解高手用技术分析盈利的实质提现在什么地方。
很多人都不由自主的误解了我文章的立意,他们下意识的认为我的文章,是为证明技术分析不赚钱。但是这显然不是我的本意,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不是技术分析能不能赚钱,而是技术分析中的什么因素,通过什么样的作用,让投机者赚到了钱。这不是去比较A和B哪一个更好?而是探讨A究竟到底好在哪里。
如果你只是因为我文章中的观点和你不一样,就只看到了破坏性而没有意识到建设性的话,那是你自己的问题。
因为——虽然在这里说有点不合时宜:交易理念的构建就是一个通过不断否定来达到肯定的过程。
写到这里有一些眼尖的读者已经发现了某种动向:这小子是想说我们EA搞不赢。藏得挺深以为我们看不出来吗?确实,我之前也说过,本质上,EA的思维只是一种高级的博彩技巧,他的盈利没有必然性。但是,有两个无可辩驳的前提限制了我们思维的过度发散:
第一、 尽管从长期来看信号都有失败的可能性,但是还有一个好消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存活时间超过10年的EA不是不存在,而存货超过10年的投机者却屈指而数。
第二、绝大多数投资者的理解能力和盈利欲望是停留在短期的。在盈利的偶然性和亏损的必然性之间如何选择,这是个有趣的话题。
所以,我的结论反而是,大部分投资者应该去从事EA交易。
那么如果我们继续上面的讨论的话,接下里的话就包括了以下的内容:
第一、高手用技术分析赚钱这个命题是不是等于因为用技术分析所以高手赚到了钱。
第二、 如果我们长期跟帖发现某高手一直在盈利,那么是不是他的分析方法就一定是科学而正确的。
第三、我们如何分辨交易的盈利是概率的结果还是必然。
第四、是我们在利用运气,还是运气在利用我们。
好吧,我想把这些放到下一篇的内容,就这么可耻的烂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