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创业邦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中国新消费产业研究报告》,对新消费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和细分赛道做出了详细分析,并对新消费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那么,作为生意场上的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新消费下的机遇和挑战?
什么是“新消费”?
相比于以生产者为核心的传统消费,新消费既迎合了消费升级的发展需要,又能够刺激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新消费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重构消费者与商家的关系,实现业态整体的全要素升级。
在新消费环境下,餐饮食品、新零售、新品牌、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教育培训、交通出行为代表的细分赛道都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细分赛道下,围绕着品牌、渠道、场景和技术诞生了大量的创新创业的机会。
靠玩社群电商实现超级高收入的朋友,会经常说起“所有的生意都值得用社群重新做一遍”
这句话就很清晰的表达了新消费场景下的有着新的运营方式。
再加上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和体验更加的重视,因此,“新消费”正在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无疑我们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
先说挑战:
大致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尽管社会对“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存在争议,但真相其实是社会圈层的分化导致购买力也出现两极化。高净值收入人群要求“极致体验”,而普通群众则要求“高性价比”产品。
具体代表,以路易威登、香奈儿、卡地亚为代表的奢侈品牌销量不断增长,以拼多多和名创优品为代表的平民企业也能够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全民进化时代的圈层裂变,衍生出了一系列“她经济”、“他经济”、“它经济”,消费行为被赋予更多化的场景。
比如,快时尚潮品市场;比如,智能驾驶市场;比如,宠物市场!
第三、生态重构下的去中心化,导致简单的消费供应链走向复杂的多主体产业生态。
这一点很好理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里生态”和“腾讯生态”。甚至连小米,也随着生态链的不断扩张,如今也迫切需要补上物流这一环。
现在再说说新消费产业特征下的机遇
“需求是最大的机遇”。
那么,在新消费产业特征下,机遇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新零售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前置仓的模式试图代替传统菜市场和社区超市,围绕高频生活刚需品主打生鲜零食,以价格取悦中青年消费者;
通过门店到家的模式替代百货商场超市,比如京东到家和每日优鲜,主要以便捷和快节奏吸引年轻消费者。
2.新国货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最近一年多时间,随着老干妈、马应龙、李宁、大白兔等国潮的崛起,随着以网易严选、京造等代表着“高品质、高价值”产品进入大众消费者的生活,国货重新获得了年轻人的认可和追捧。特别是国货化妆品今年增长非常可观!
老品牌重新焕发了品牌活力,数字化、智能化、数据化为产品注入了新生命力。新品牌又从审美和品质不比海外货逊色。国人的自我认可在这一两年反转了不少。
3.新融合跨界创意不断。
对于产品来说,消费者不仅要求质量够好,而且还要足够好玩。也就是说,品牌不仅是产品的载体,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在这样的需求下,体验店、快闪店和联名款不断玩出新花样。
4.个性化消费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随着年轻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个性化”,以及越来越多要求体现其身份档次的消费行为,导致定制化、小众化的产品逐渐成为潮流。
在这个市场里,消费者更看重极致的体验,对价格相对并不敏感。
5.新科技驱动体验与效率升级。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新消费得到了新的发展,进而释放了更多的市场潜力。技术的创新和升级,能够对消费产生新的催化作用!
对于新消费行业来说,目前企业的盈利规模不大,数据显示,200人及以下的企业占比27%,201-1000人的占比为39%。
这也说明,我国新消费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并不太强,而且更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
每个生意人都要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如何提高呢?
1.“用户体验”为王。
在新消费概念下,必然要求以更加的人性化、便利化、定制化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果仍然抱着固有的产品思维,那么即便产品质量很高,也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2.消费场景化变得愈发重要。
不再简单的停留在卖货的阶段,而是要满足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诉求。
3.互联网反补实体,科技辅助的作用愈发重要。
线上与线下融合,并且通过流量反补线下或线上。
而在这种反补的过程中,数据和信息的作用变得极其重要。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