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这是新近常常看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对于一个人。我们是无法了解完整的。就像是一面镜子,一千个人看有一千张脸面,或丑陋,或美丽。
总有瑕疵以及完美
对所有人祛魅是必修。
从郊区植物园满载而归,手里那兜新鲜果蔬,绿的翠,红的艳,仿佛装着整个春天。回家路上,恰好碰到邻居,见她一直看着手里的东西,便分了些给她。她笑得眼睛眯成缝,连声道谢。
可谁能料到,这一送,竟开启了一场让人招架不住的“礼尚往来”大循环。第二天,她就来敲门,手里捏着两颗土豆,说是我给的果蔬太好吃,必须回礼。我不好推辞,只得收下。想着不能失了礼数,转头就把家里水果给她拿了一些。
原以为这事就此打住,结果没过几天,她又登门了,这次端着一盘饺子。我一打开,好家伙,饺子皮软塌塌地粘在一起,馅少得可怜,像是被大风刮走了似的,只剩下“皮包空气”。我再三推辞,她却热情得像团火,那笑容让我无法拒绝,只能硬着头皮接下。
从那以后,每次碰面,她总能变出些“神秘礼物”:白花花、黏腻腻的泡菜,散发着怪味的自家蒸馒头,无一不让我“望而却步”。我心里满是无奈,我不过是想分享点快乐,压根没想过要她还礼,更别提这些我实在难以接受的东西。在我看来,送人东西总该挑好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吗?
为了摆脱这无休无止的“礼物循环”,我开始有意躲着她。每次远远瞧见她的身影,就像见了“瘟神”,赶紧绕道走。可命运总爱捉弄人,那天,我还是没能躲开。她一看到我,眼睛瞬间亮得像灯泡,几步就凑了过来,大声说:“你家的那个水果真好吃!”我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直往上冒,我知道,新一轮的“礼物交换”恐怕又要开场了......
在这场看似简单的邻里互动里,礼尚往来本应是增进感情的桥梁,可不知怎么就变成了让人避之不及的“怪圈”。有时候,太过执着于形式上的回报,反倒失了那份纯粹的心意,让原本美好的情谊变了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