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国内经济似有衰落萧条之象,逢人听到说的就是经济环境不好,生意难做。国际形势也是一片混乱,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也升级为战争,作为霸主地位的美国大选在即,经济似一片大好,汇率和利率各方博弈,繁华中似隐藏危机。 而在此时,我失业了。虽是预期选择的结果,但真正面对时却是五味陈杂。无独有偶,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遂引起共鸣。
作者芭芭拉是一位美国作家,以自己作为失业白领身份寻求再就业的亲身经历为题材,给我们展示了美国中年失业白领的困惑与无奈,求职市场(或环境)的各种套路及乱象。我不知道在中国有无此情况,以及中国中年白领的求职现状如何,但问题总有相似之处。 而芭芭拉经过职业教练的简历辅导,就业训练营,个人形象改造,积极参与求职社交团体,甚至还报名了提高业务能力和拓展人脉的危机研讨会,但最终在预定的期限内,并未能在稳定有福利的企业界找到一份公关的工作。
以为此书以就业失败结束了,想不到在书尾最后一章,作者上了非常重要和深刻的价值,现总结给诸君共同学习探讨:
1. 个性多元化: 现在企业都在提倡多元化,包括员工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但却甚少提到个性多元化。作为想营造一个有活力,向心力的团队,企业领导们追求的更多是听话顺从,有执行力,热情,有亲和力的员工。作为有个性,有能力,但不与主流企业文化融合的员工,往往面临被边缘化,不被重视的境地。而如作者所言,团队其实也可求同存异,这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多元化。
2. 职业专业化;企业界的白领,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牺牲个人兴趣和时间为企业工作。但在企业面临经营挑战时,也是首先被放弃的那些人。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容易被替代,或者说职业的专业化不够强。像我们所熟知的医生,律师,教师,大学教授,甚至是财务人员,由于他们的专业以及职业的体系化发展,他们更易有更稳定以及保障的职业发展。
3. 失业再就业的保障:对中国目前的失业保障没有更过的了解和比较,我不太有发言权。而再就业,也更多看到的是针对低层人员的安置和培训。而针对中年的白领,估计现状相差无几。作者在书中呼吁失业者的联合,要求主张权利和就业保障。这确实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面包括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和关心。
4. 向下流动 downwards mobility: 最近看了徐峥导演的逆行人生,讲的就是中年失业程序员的向下流动。期间求职的艰辛和企业对中年人求职的偏见让人动容。当前30+已是职业的顶峰时期,40+已被片面d认为思维僵滞,50+已被称作油尽灯枯。 读此书,观其已成为社会的共象,着实让人唏嘘。 现在中国开始提倡自愿延迟退休,而对中年白领再就业歧视并没有减少的情况下,谁愿意谁又能选择自愿延迟退休呢?而对在职的中年白领,也唯有更努力,更卷,更听话更顺从在企业待下去,赢得领导的“好感度“,而不敢有任何向外接触发展的想法。
读罢掩卷深思,不得不说,这引发了我自己对中年再就业严峻形势的强烈担忧。但在最后,作者说到了一个词 “勇气”:尽管无胜算,还是团结在一起,为改变而努力的勇气 ”。 这样的勇气,就是我们所想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