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老先生,你为什么要把《考城隍》放在《聊斋志异》的第一篇?”
是因为你一生都在考试,手写顺了,习惯于考试,就把有关考试故事放在第一篇。
还是你一生不中举,生前考不上,我死了就考的上。是在发牢骚吗?
还是就像别人所说的,你的故事都是对社会的不满,就是个屌丝。
还是就是压根就是随机排序,惹得我们这些后来人,枉自揣测。但确实是开篇第一篇,多多少少要抱着一点目的吧。
蒲老先生已经不在世。无从作答。也可能是不屑回答。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城隍是做什么的。
城隍职能有二。一曰守护,二曰司法。守护神,负责城池守护;司法神,负责人一生的福禄寿和善恶判罚。
这个职位是河南城隍,不知道这个河南是不是就是现在的河南,如果是,那可就是省长呀,再低也至少是个市长吧。看看人家,宋公,一考就做大官,多厉害,而且就俩考生,多轻松。羡慕呀,嫉妒呀。
我们再来看看考题,:一人二人,有心无心。这命题作文,多哲理呀。
我们再来看看宋公的考卷,获得了好评。:”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跟法制思想不切题。都是依照结果,依照行为看善恶。人的动机是好还是坏,很难去评价呀。但在考城隍上面,在哲学层次上,确实是个很好的回答,可能在阴间那个特殊的场地,一切的善恶,都逃不出阎罗十大王的法眼。他们本来就是做最后的善恶评判的。
考上了,但是却不想做,为什么?
是还贪恋,生的快乐吗?
找了个理由,老母亲阳寿未尽,还要侍奉老母。给了9年假期。9年后,才坦然地走马上任。
让长山,张生瓜代。没考中的张生,从表现来说,对宋公感激不尽,“秀才握手,送诸郊野。”
还送了一首诗,“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宋公就记住了这两句,这应该是全篇比较重要的。
只要有花有酒,那就是春天,就算是寒冬腊月。还是物质是第一的呀。张生也是对宋公还能还阳,羡慕不已呀。
就算啥也没有,夜晚总会过去,只要心怀希望,一切都会过去,蒲老先生还是很乐观,很坚强的。
全篇除了宋公、张生,还有一个人物,那就是关公。
宋公只认得他,而且在众神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是关公给出的主意。因为是短篇,不知道关公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9年后,宋公坦然去接受了城隍的高职,不再害怕。
知道了未来自己会在阴间有个好去处,这9年的日子应该也很好的珍惜了吧,应该也没枉费。其实知道最终的目的及去处,遇到啥事确实都不会恍惚。
以上可能都是想多了,
不过一人二人,是什么意思?确实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