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毕业,已经工作一年有余,喜欢开玩笑也是希望有个仪式,说自己社会大学大二第一学期刚刚开学。时不时来个总结什么的。
现在在煤炭国企工作近日转正,对于整整一年的实习期里,与他人一起做事情,有些事情能成,有些不能,在人与人配合方面有这样一个问题存在,老工人会讲,你别管了,那他的事情,一旦沾上,以后都是你的事情。那么在协作中焦点是放在整个事成上还是自己承担任务上呢?
做成一件事的占比认识
我把一件事情要做成计作为10分。
一、对于事情做成的分两种情况。
1.理想型情况,5vs5。5意思不是说10分任务平均分成两份,你一份我一份,而是讲每个人完成自己的既定任务。
说他理想型,因为现实这样子就这样按照计划的部分成事的比较少,计划一般赶不上变化,但事前依旧要给每个人画出一个圈,这是基调。
二、工作不对称,为常见情况。为了让事情完成,总要有人超过事情开始前布置的范围,去做更多的事情。而有人则因为种种原因完成不了事情开始前的布置。如:突发情况,增加了一些环节;成员能力有限,对任务理解不清楚,临时有其他重要事情以及有人偷懒,耍滑等。所以,在事情完成结束呈现这样的比例关系,6vs4、7vs3、8vs2、9vs1、10vs0。
还有这样的
不对称工作是工作中的常态
二、事情完不成也是常有事情,说明在人与人协同过程出现空白环节。让整个事情大打折扣或者功亏一篑
在协作中焦点是放在整个事成上还是自己承担任务上
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知道,在现实情况中不对称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信息共享,透明化,在实践上依旧有非常大的困难。你不知道事情过程有多少突发情况。面对不靠谱怎么办。(不靠谱不具有情绪上的贬义),其次要知道,回答这个问题,自己的立场即出发点。
老工人们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作为作为一个年轻技术员,在立场上与老工人不同。把焦点放在事成这个结果上还是自己承担的任务上是有一个边际问题,谁更在乎事情的成败?
我个人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又读了两年研究生,仅仅是知道煤矿系统怎么回事,每个设备放哪干什么用对煤矿,目前我就那点本事。但普通工人工种有清洁工、保安、抬料工、电工、大件工等。那么我们在一起谁更可能成为企业的领导人,工作的指挥者?答案你当然知道,我更可能成为企业的管理者。
为什么?仅仅因为作为大学生提供的人力资本比较稀缺吗?不见得。不同地方在哪?在未来的出路上,随着工作进一步深入,未来的时间投入增加,五年、十年、十五年后大家从这里离开,工人们再找一份同质工作的难度与我相比,是不一样的,我过去积累的人力资本会大大贬值,而且是离开越晚贬值越厉害,因为在别的地方用不上。但工人们去哪都可以发挥差不多的功能,获得收入也差不多。所以我会随着时间成本的不断增加更在意企业里事情的成败。所以我的焦点会放在事情的结果上而不是自己承担的任务上。
当面对不对称或者不靠谱的情况,只能自己尽可能多的承担一点责任,从而让局面变得自己更容易把控一些。
这也是自己学习经济学后对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