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s to三节课的作业,让我终于提笔写下自己的人生中第一封"简书“
作为一个“厨子”专业毕业的学生,一直不安分只做一个‘’厨子”,在留学行业里摸爬滚打了近2年的时间,在给学生专业规划、未来就业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方向--市场营销,在接触了老黄的运营之光以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运营岗。
跟运营最早的渊源,还是在大三的时候,那是个淘宝才刚刚被大众所接纳,买水果还是要去菜市场的年代,一个90后刚大学毕业的小老板,创立了自己的“冰果网-哈尔滨第一家水果网络公司”,我也很荣幸成为了这家公司的第一个员工,加上老板一共俩人的公司成立了。此处应该有掌声。。。啪啪啪啪啪。跟初期的互联网公司一样,我的职位是客服,但是职责就复杂的多了,即要负责线上,社区,空间,微博的维护及更贴(也就是现在的渠道运营),又要负责文案的写作(也就是现在的内容运营),生意不好的时候也会去各种妇产医院幼儿园去发些小广告,做些用户调查(也是就是线下用户活动运营),剩下的时间就打客户回访,更新产品后台(我们竟然还有自己的专属网站,精神可嘉啊),各种团购网站骗试用,调整价格,帮老板打包。很多初起的互联网大抵也是 这样的,职位划分很模糊,一个人要负责很多的部分,哪部分可能都做的不是特别精。现在想想我们那个时候也是走在了互联网的前沿了,如果能走到现在,在坚持几年,也许现在已经称霸冰城了。这也算是映射了另一个方面,互联网公司创业容易,守业难啊。究其原因那个时候的东北对网络的接受度还是很低,需要打消的不仅仅是客户对于公司的信任,还有对互联网的信任。
直到2年前来到北京,才发现北京早已是互联网的时代了。来到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传统教育行业,虽然做的是销售工作,但是时刻也在关注着公司市场部的动态。和很多要转型到互联网行业的传统行业一样,公司各部门虽然做了充分的划分,没有独立的运营部门,所谓的运营也是市场和销售支撑起的。市场偏单一、静态,所需做的更多是固定化的广告投放、销售渠道、线下会议、校园推广这一类。所以对于想要在运营岗位上得到系统化学习训练的人来说,就不是一个转岗的最优选择。那么一个相对成型的互联网行业到底是什么样呢? 首先一个成熟的互联网公司是该由产品及运营做主线支撑。运营的各职能部门划分明确,比如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渠道运营、用户运营、新媒体运营、社区运营。工作内容也有明确分工。比如内容运营负责的内容数量、话题回访数、热门话题的审核推荐;比如活动运营的大型活动策划,通过活动产生的拉新与激活统计;再比如渠道推广运营的渠道利用点、利用话题、数据变化等。那么这样成熟的话联网公司,他们给员工规划承担职业路径一般是怎么的呢。
你作为一个运营新人,良好的职业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光没敏感还不行,要有用于尝试的心,在不断地猎奇中给自己补充运营的新素材。果断的执行力和思考能力也是决定你可不不可以持续在这个行业想做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阶段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些复杂多面的工作可以快速帮你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领域,并为下个阶段的自己找到下个阶段的大目标。
经理过小白阶段的洗礼,你开始逐渐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就要开始有一是的发展自己的长板,比如数据分析的能力,文案的写作能力,推广找渠道的能力、活动策划的能力,并且可以开始学着自己独立或配合其他人完成几项小的内容。这个阶段也是打基础和挖掘自己的重要阶段。
初阶的运营之后,你已经足够了解了自己,并且开始尝试在某几项领域里找到自己的独特方法,可以无人替代。这个时候就要开始触碰一些新的领域,比如产品、研发、市场,有了横向的对比和参照,你做的case才会越来越接地气,和团队配合的越来越默契。这是个很好的横向发展期。
在经历了5/6年的行业洗礼,终于可以带大团队了,要对用户有更深层的理解,这时候该补充的就是你的管理能力了。
12点了,今天就先更新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