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人物画—汉、六朝、唐
汉
顾恺之捕捉的是人物神情,陆探微是骨,而张僧繇是肉。
• 线条:不带任何书法味的工整均匀的线条。目的表现生动活泼的图画,勾勒轮廓主筋强化动势
汉砖画:
收藏:2-3世纪 波士顿美术馆
特点:简略书法,舒缓笔法;线条忽粗忽细使图画生动
六朝
历史背景:汉帝国分裂,群雄割据,中国第一篇画论写成,唯一留下画作南北朝画家——顾恺之
• 顾恺之——(恺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最早最好作品《女史箴图》。其线条:紧劲联绵,循环超忽
《女史箴图》
内容:早期儒家所爱劝诫性绘画,宫廷女官劝诫宫内仕女而做《女史箴》文为画题。
格式:一张手卷,分九部分,旨在便利一段段展开画面观赏而设计。一系列由文字分隔的图像,每段前置箴文段落。
特点:工整的墨线,设色,绢地;色彩渲染平整而均匀;
《女士箴言》局部:
此段文字: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专实生慢,爱极则迁
内容:皇帝用身姿婉拒一位秀雅女子,似使他明白箴言苦心。长飘带从她衣身颤曳而出,像被风吹动,又像某种快速运动激舞着。
特点:汉画中快速流动线条在南北朝回响,使画面产生生气感;用动势将整块体积处理的合情合理
• 传统中国绘画未用颜色增加立体视觉效果,随佛教、佛像传入中国,绘画增加可塑性的幻觉凹凸法(illusionistic shading)也进入中国。第一个优秀使用者张僧繇。
• 张僧繇——6世纪。主要作品:佛寺壁画;风格:地中海地区后期古典艺术;有肉体感的典型人物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全画长截为三部分)
内容:一系列文字分隔的画作,篆文记述有关神宿的事,并教导人们如何崇拜神宿
特点:展现了凹凸法肉体感增强;崭新而冷静的态度代替顾恺之的谐趣。线条柔驯,童稚趣味消失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局部:
内容:将镇星(土星)画成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盘腿坐在牛背上。
意义:老人黑皮肤、大鼻、凸额头和汗毛——中国画描绘印度圣神常用典型,优越感的中国人觉得这般模样不适合文明社会,只能充神灵了。
唐
历史背景: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政治分裂局面结束,618年隋亡兴起持续三百多年的唐代。唐初、盛唐150年间,中国国力达到巅峰,经济繁荣,疆域扩展,外贸鼎盛,佛教文化达到空前绝后的盛况,诗歌、宗教俗世人物绘画、肖像画始于此时。
特点:饱含人文主义坚定信仰,洋溢其中的安全感;唐代人物画——致力于体积和动态的表现;含俗世画,佛教画
一:俗世画
①《伏生授经图》
作品:6世纪末,传王维所作
内容:伏生被画成教授模样,一手拿经文,一手指着经文某段难解地方,脸上慈祥笑容透露内心欣慰:学生掌握教义,真理不会再遗失。
意义:表现儒家对学术的热爱,和学者以自己独特的见解来保存过去知识的狂热。
风格:笔法空灵活性;拘谨的古拙线条舒缓;颜色极为收敛,仅一些红色点在肌体轮廓
对比:汉代《五星二十八宿真行图》线条缺少变化;此时线条回转较少,轮廓简化。
赏析:短捷线条描绘伏生手臂干枯皮肤、下陷的胸膛以及颈上皱纹。眉毛和面颊则用表现性线条
②保守的宫廷画家——张萱,周肪,善描绘宫廷妇女闲逸嬉游生活
张萱:最著名《捣练图》
特点:四位主要人物安置于画面空间一个想象的菱形四角上。将宫廷妇女起居生活理想化,使画引发出肃静的气氛。某种动势合理蕴含在熨衣女子和最左边拉帛女子想要维持平衡的身姿上。帛布下女孩更为不稳定身姿又重复这种动势。
赏析:动与静,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相互作用的优美关系
《虢国夫人出游图》
内容:描绘虢国夫人与杨贵妃的另两位姊妹与侍从骑马出游景象
类似:与上图相似格局、服装、服饰图案花式——白底蓝绿细花/红底金花;妇女小孩面貌发型
《内人双陆图》
内容:两名仕女玩类似西洋双陆棋游戏,另一名仕女靠在女童肩上旁观,面无表情(中国人物画出生高贵的特点)
赏析:以疏离态度描绘日常生活,提炼生活片刻里表现的特质,画家未着意于光影技巧、绘画寓意,更侧重气氛的体现——深沉而不明确的东西:时光忽悠无常的本质。
二:佛教画(多保存于中国西北甘肃西部敦煌千佛洞)
索引:中国由中亚细亚前往印度取经路程。第一站——最西重镇敦煌
《净土变相图》
内容:释迦摩尼坐在菩提树下做第一次经文讲授。两边站着在佛祖和人类之间做媒介的菩萨,众僧侣门徒,左下角跪着女供养者,右下角男供养者(已剥落)。
特点:线条僵化笨拙;色彩鲜美,最艳丽的色跳集中于佛祖的镶绿的鲜红袈裟上,浓丽的宝蓝色头发
意义:反映唐代佛教艺术大统,信心坚定,观念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