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课,主要内容带领学生背课文。1000多字的选段需要背诵,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于是,我化难为简。先深入浅出地讲解背诵要领,学生再背。我讲完了,学生们也觉得不难背了。于是大家都很努力地背课文。背诵的效果也特别好。10分钟,就可以背诵大约200字的段落。
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的一个同学,却在趴着睡觉。我把他叫醒了。有些情绪,想冲他发火,可是没忍住了,没发。我知道,我的目标是让他背课文,好好上课。我再一次告诉了他学习任务,并且跟他说,要提问他。
到了提问环节,别的同学背诵都很流畅。到了他,他站起来,直接回答“我没背过”。对于这样名目张胆不听话不学习的学生,作为老师,自然是很生气的。我想训他一顿,可是转而又想。训他一顿,对他这样厌学的学生,估计训斥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不放在心上了。倒不如换个方式,让他把该学的学了就好了。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跟他说,那你读三遍吧。他有些手忙脚乱地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小声问前面的同学:“哪一段哪一段?”前面的同学跟他指出了要读的段落,于是他开始读起来。
一张嘴,听到他读书用的是邹平方言,还有好几个读错的字,惹得其他同学哄笑起来。读课文要用普通话,在我看来应该是常识,他不可能不知道。那一刻,我觉得这个学生在故意挑衅。内心又有些生气。我想了想,还是先接纳他这样子吧。训斥他、冲他发脾气,我是解气了,可他呢?或许只不过是给自己被训的历史中加了小小的一笔,无关痛痒,不会起什么作用,该背的课文他依然没有一点印象。
我深呼吸了一口气,让自己恢复心平气和。我维持好课堂秩序。提示他用普通话再读一遍。他照做了。原来他的普通话也不差。第三遍,我对他又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声音再大一点。他又照做了。我站在班里离他的位置最远的地方也能听到。他读完,我带着欣赏表扬了他。并且带领全班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随后给了他一份信任:下次背诵《沁园春长沙》的时候,他一定可以背的更好。并且跟全班同学说,如果他背的好,就给他长达5分钟的热烈掌声。问他行不行,他说微笑着说:“行”。等他坐下的时候,我看到他已经把课本翻到了《沁园春长沙》那一课,小声读了起来。那一刻,我在心里,笑了。
这一次,面对这样的上课不学的学生,我没有大发雷霆去训斥他,只是心平气和地引导他学该学的内容。我发现,师生之间的冲突没有了。而且在老师的接纳、欣赏、信任、激励下,厌学的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劲头。
后来,我采访这位同学,如果我一番训斥,你会怎么样?他说,以后就再也不捣鼓(学习)了。
这节课,我想,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面对已经有些厌学的学生,花费同样的时间与精力,训斥他不如心平气和地耐心地引导他去做到他应该做好的。
在教育教学中,心平气和地引导比大发雷霆地训斥更有效,在家庭教育中亦是如此。训斥会给孩子带来羞愧、自责、愤怒、不满、委屈等负面体验,而正是这样的负面体验,伤害着孩子们的心,才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啊!
愿教育中更多温暖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