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 structuralism
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vism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着共同的理论源头,就是索绪尔的语言学。结构主义认为语言的意义来自于词语组成的结构,比如驱动一部小说发展的其实是文本的结构,不同的小说往往有着相似的结构以及组成这些结构的符号,这种文学思想后来也被泛化出去了。而解构主义则是对结构主义的反思,它首先提出的是符号学中的能指(词语的形象和声音)与所指(词语的意义)并不是紧密连接的,比如红这个字,不一定代表一种颜色,也可以代表危险或者任何意思,因为文字的意义是人赋予它的,并不是必然如此的。德里达用了一个延异的概念来说明这种情况,比如解释红这个字,我们会说这是一种颜色,那么我们还需要解释什么是颜色,文字的解释就这样无止境地被延展开来,所以我们无法真正解释清楚一个字的意思,因为意义是不固定的,因而也就是无中心的。德勒兹后来用了很形象的一个词,根块,意义像是植物的根茎一样不停的蔓延,并且组成了一个没有中心的网。解构不是去中心而是无中心,这种思想发展到社会学之后,其实也很好理解了,任何主流的、中心的东西都是被人固定和赋予的,如果放回到意义之网后,是和那些少数的、边缘的东西一样,都是流变的,没有固定的位置。不过我对解构主义总是抱有怀疑,如果解构主义是正确的,那么要如何解构解构主义思想这个中心呢?按照解构主义的思想,最终会走向历史虚无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价值和道德总是需要暂时锚定在某一时刻和某一地区,所以我个人会更倾向于建构主义,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解构主义。
工科生想问解构主义有什么意义?
事物有状态,其中有一样描述整体特征,称为稳态,还一种称为暂态。文字一定有常用意思(判断依据就是使用频率,而且可以从数量上考究,比如单个人或者一群人或者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人),一般情况下,文字意义是固定的,不然根本无法思考。比如红这个字,原初状态就是表示红色(颜色解释为约定俗成的规定,而且这份规定一定经过了时间和地理上,各个种族人类的考验,至于怎么考验的,有很多种理论,比如经验主义),其他各类含义都有特定情况的应用环境,结合环境后才能表达其他意义。常态就是稳态,其他相对来说就是暂态。
解构主义谈的去中心根本就是狡辩,它是相对于结构主义来说的,没有结构主义,解构就什么都不是。就像你最后提到的问题,结构主义思想本身就是有中心的,它怎么去灭它自己?
解构更多强调视点的转换,从不同视角考察文字内容,但这样子也就直接破坏了结构主义中心的设定信息,也就是说经过解构操作后,蕴含在结构主义中的信息会被直接歪曲,这就是典型的还原论导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