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和小伙伴一起去高二的一个理科班听了一节政治课。
我们这里的高中一般都是高一下学期就开始分文理科的,在应试教育的号召下,老师和同学们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只要是上不参与高考的科目的课,大家都会各行其是。
但是这个班,让我开始思考,大家真的都认同并乐于去功用主义吗?都是为了考试去学习吗?
正值我在批改自己实习班级的学生手册,发现很多学生写的开心或者不开心的点都是考试、分数、排名……
这节政治课,老师的表现谈不上精彩,只能说完整。但是同学们的反应极其热烈,无论是讲述知识点的时候,还是做题目的时候。这让本还在犯困的我,突然精神了一点。望着他们穿着统一的校服的背影,想到了当年在文科班的我,每逢遇到生物、物理、化学课,不是睡觉就是发呆、说话,或者写别的科目的作业。我们都明白,这些“副科”不是考试科目,随便学学就好了,应付一下学业水平测试。
那如果没有学业水平测试,是不是我们就不开这些“副科”?我又觉得,我们的教育是在发展着的。开设的科目越来越丰富,让学生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虽然可能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比如,吾家小弟今年初一,2017级,学了11门课,据说中考都要考,每天做作业做到深夜还要早起。
那这些活泼热情的学生呢?他们绝对不是个别。其实,在我们的内心,都有对新鲜事物,或者说新知的好奇,我们都乐于学习。“随便学学”这是一个很搞的说法,什么叫“随便学学”呢?不求甚解?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权衡?学校的做法是,副科一周最多两节课。我想这个做法,是可以做一个参考的。
这个班的学生,也会因为考试,因为成绩什么的感到开心或者不开心,他们追求功用,但是也没有忽略生活的意义。
我很认同别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一句傻话,错话。学习的本质本就不苦,你也不用一直含着苦杏仁,开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