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真实性(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士族政治、魏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选官品人,婚姻嫁媾,士庶分明,尊卑严格,“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姻,必由谱系”,因而维系门阀制度的家谱特别兴盛。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士族政治服务的工具。正因为家谱对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社交层次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造假的现象应运泛滥起来,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这是利益驱动所致。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先祖。如有的李氏称李世民为本族始祖,张氏则以张良、张飞为自己先祖,萧氏则拉萧何为自己祖宗等。俗话说: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不一定是一家。有些名人作序也是假托的,最明显是朱熹,翻阅朱熹作谱序的家谱达几十种,有的是真的,有的则是伪作,如朱熹一篇谱序,竟为周、黄、刘、戴、郑、洪、吴等姓的家谱同时采用,其中只姓氏一字之别,其余文字均雷同,显系伪造。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虽是史类文献,事实上,家谱的要旨和核心就是在于要隐恶扬善,蒙蔽真相。古代的家谱纂修,出于抬高家族地位和声望起见,在追溯先祖时,必然要上溯到一个名人或皇帝方才罢休,哪怕是冒认攀附也行。来自鲜卑的地主豪强李世民为了附会自己是老子的后人,把道教立为唐代国教;出身草莽的朱元璋为了与朱熹结下亲缘关系,抬高了理学的地位。而且,出现了凡是姓范的必是范仲淹的后代,姓王的都是王羲之后代的现象,而历史上的坏人都是既没有祖先父母,也没有子孙后裔的。

  早在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至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的。明清时还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利用事先准备、不具姓氏的通用家谱作为“道具”,每当有人延请修谱,填上姓氏即大功告成。这样出来的家谱几乎一个面孔,所出现的欧阳修、苏轼、朱熹、文天祥、方孝孺等名人的题跋序言,其实都是这些“谱匠”的杰作。不了解真相的人还将其视为祖传之宝。

  如果家族历史上出过什么著名人物,受过何种褒奖,为家族争光者,家谱纂修都要大写特写。妇女在家谱中没有地位,但如果是节妇、烈女,受到政府褒奖,立了牌坊,则被视为全家族的光荣,家谱上要专辟一处详细书写。如果家族中有不肖子孙,则一般采用除名的方式。可见,修家谱,也只是话挑好听的说,柿子拣软的捏。不过,正像作家纪伯伦所说的:“我说的话有一半是没有意义的,我把它说出来,为的是也许会让你听到其他的一半。”即使有虚假,但是,它记载和镌刻了太多历史的片断和细节,记载下来,是因为我们毕竟可以能通过它看到不撒谎的那50%。这非常重要。

  是否可以通过修家谱来起到一个粘合剂的作用?对于个人来说,多一种相亲近、相攀认的理由,多一个与更多人交流沟通的方式,毕竟是一件好事;作为一个民族来说,多一些都是炎黄子孙的心理暗示,也未尝不可。可是,也仅限于此。13亿人的最上游都与炎帝、黄帝、蚩尤有关,每个人的同宗都几百万上千万人,那么,这种同宗对于真正的连接人际关系的意义也就被无限稀释了。再通过同宗来攀亲,未免就是一场闹剧了。

族谱可信度有多大?

有资料说,早在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已经几乎丧失殆尽了!到了宋代,社会上是很少见到有什么人家能够捧出旧家谱来的。因此,许多家族的世系早已断了线、失了传。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的。

世上早有“盛世修谱”的说法。明清两代,都出现过纷纷修谱的时期。为了一些家族修谱方便,明清两代都还有专门替人伪造家谱的“谱匠”。这些替人修谱的“捉刀”手,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不写具体姓氏的通用家谱世系作为“道具”,每当有人延请修谱,就填上延请人的姓氏,再稍作修改,令修谱者心满意足。“谱匠”大功告成,银子也就顺利到手。这样修出来的家谱,常常就是好几个家族同一个面孔。而且,家谱之首都煌煌然写有欧阳修、苏轼、朱熹、文天祥、方孝孺等名人的题跋序言。其实,这些东东也都是“谱匠”的杰作。对于这样的家谱,不了解真相的人将其视为祖传之宝,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是了解情况的,而且嘴又不紧牢,不免有时漏风,传出了一些关于“买家谱”、“偷祖宗”的秘密。这种事,本博友就亲耳听到一位朋友讲过。这位朋友说,他爷爷告诉他爸,他爸又告诉他,他家家谱上的祖宗就是“偷”来的。

像修家谱这种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事,请人“捉刀”是很自然的,只要稍稍了解一些旧时社会的常识,就不会感到奇怪。大多数已经失传了的“家族世系”,只是一朝工夫,却又家家都恢复如初,其中奥妙是可以想像的。不然,在旧时社会,“捉刀”何以能成为一行呢?

族谱可信度有多大?

承平日久,修家谱之风又盛。家谱不仅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在凝聚家庭、鼓舞族群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工作和专业的关系,笔者阅读了几部家谱,我发现有一股不好的风气,就是喜欢攀龙附凤,无视事实,把毫无关系的同姓中有名气的古人,奉为嫡祖,四处炫耀。

实际上这个风气由来已久,帝王之家也未能免俗,三国曹魏就曾三换祖宗。三国时的曹魏皇族自认是汉相曹参的后代,这在《三国志》里有明确的交待。但曹参又是谁的后代?也就是他们的远祖是谁,却更换再三。 曹操在世时,亲笔撰写了一部《家传》,说曹家的祖宗是后稷,就是尧时代教导人民耕田、种地的那位农神,后稷的后代周文王,然后是周文王的儿子姬振铎,一脉相承。周武王克商后,为了巩固周王朝的政权,便实行大分封,在封商旧臣曹挟于邾的同时,把自己的弟弟姬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故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都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北齐时以定陶为曹州,今为曹县)。公元前487年为宋景公所灭,姬振铎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曹振铎即为曹氏的受姓始祖。

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追遵高祖父曹腾为高皇帝,大臣蒋济议定郊礼(郊礼为古代最重要的礼制之一,圜丘在南郊,方丘在北郊,故天地之祀称郊礼),又援引曹腾碑文中的“曹氏出于邾”,也就是说根据碑文曹家祖先是封于邾国(今山东邹县)的曹安的后人。曹安是古帝高阳氏(又称颛顼或帝颛顼,是继黄帝以后又一个杰出首领)的后代,经过皇帝认可,曹魏的祖宗就用高阳氏取代了后稷。

没多长时间,儒生高堂隆考订说,“魏皇是帝舜的后代。”文章说说的头头是道,尽管蒋济也写文章论争,但这事也就这么定了。直到末代皇帝曹奂被迫禅让退伍,还是沿称:昔我皇祖有虞。

这几次变更祖宗,都是和古代帝王接了轨,无非就是给自己的统治粘点灵光而已。《三国志》的裴松之注中援引吴人作《曹瞒传》就揭了点曹氏的老底: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姓曹!曹操的爷爷是个宦官,为了传宗接代,从夏侯家过继了个孩子改姓曹,这就是曹操之父曹嵩!

但不管祖宗是谁,曹魏的江山也是不可挽救了,只不过是在历史长河中又添了一个笑料而已。不过曹家毕竟出过三个文坛巨匠,文史家底深厚,就是后代子孙不肖,还有文臣们忙活,这是个笑话,但还不算大。但不是每个人冒认祖宗都有这么好的运气,有的人就闹出了大笑话。

林可山认林逋为祖留下"瓜皮搭李皮"笑柄

宋代有位文学家林逋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终身未仕未娶,自然也就没有子孙。他住处遍植梅花,家中畜养丹顶鹤,人们说他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留下了“梅妻鹤子”的佳话。

这在《宋史•林逋传》里有明确记载:“不娶,无子”。北宋梅尧臣的《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也有相同的记载,原文云: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中,闻宁海西湖之上有林君……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侄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

林可山自以为家谱藏在自己屋里,外人无法看到,不管自己怎么胡说,真伪别人也难以判断。殊不知,梅尧臣所作《林和靖先生诗集序》早已流传人间,只要读过的人,恐怕都能毫不费力地识破这个作伪者的手法,人们背后纷纷讥笑。有位作诗对他的丑行进行揭露和嘲讽:“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梅种,定是瓜皮搭李皮!”时有无名子也做了一首类似的诗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只留一鹤一童儿。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其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无赖嘴脸真可谓跃然纸上,结果却只能是演了一场丑剧,贻笑后世。

“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这样的讽刺,真是够辛辣的!但愿这样的事情不再出现,就是做伪,也该动动脑筋,下点功夫,多看几本书,提高一下做伪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不要再成为人们嘲讽和讪笑的对象吧!

造假有说不出的苦衷,在宋以前,世谱的作用对个人以及家族很重要,为了自己表示出身显贵,附名人为祖的现象很普遍。偷拼的事不奇怪,所以同一名人在不同的世系会以不同的世代出现,就是这一说的最好注脚。

究其根源,“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姻,必由谱系”可能是古人的主要原因。借古人之名气、显耀自己的家族是今人的动机。

  改革开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交化取得了巨大发展,盛世修谱之风再次掀起,这是我们挖掘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机。如今通讯网络发达,信息采集渠道快畅道为修谱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而如今从几年成谱情况看,修谱的质量却在下降,这是让人痛心的。现在各地姓氏都纷纷成立宗亲会、联宜会,当然这是可喜的一面,宗亲会为传播谱牒文化,带动更多人参与和喜爱姓氏文化起到了引领作用。但有些现象也值得我们关注,表面的繁华掩盖了实质和内涵,各地蛮目扩大宗亲会规模,有的同一地区两支宗亲会为扩大队伍竟相互"拉人头",有的甚至互相攻击漫骂等现象,有的宗亲会放着自己的家谱不研究而忙于各种形式的所谓研讨会,联谊会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为了经济利益和扩大家族荣誉而乱拉人头,乱认祖宗的现象。

    无数宗亲团队都在进行谱牒的编修。但是编修族谱或家乘质量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提高。要对文化层面、精神层面的内容要与时俱进,溶入新时代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谱牒文化的精华,恰恰潜在于其精神内涵。还有就是各类宗亲活动,大多停留于宗亲联谊。这样的联谊活动,无论规模多大,规格多高,缺失的正是文化氛围和文化品位。把谱牒文化提升到一个理论层面和精神层面是这个时代赋予每个谱牒文化爱好者的义务和责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386评论 6 47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93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851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953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971评论 5 36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8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12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14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744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5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79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8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7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4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90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