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 内在成长指南���ay165】
孩提时代,我们了解自我、感受生活的途径是身边大人们的种种反应。因此。我们大多数人的自我认识仅仅是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此外,我们接受了很多关于人生“应该”如何度过的条条框框。如果你身边的人成天郁郁寡欢、担惊受怕、愧疚不安、脾气暴躁,你就会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很多消极认识。
长大后,我们倾向于重现童年时期的情绪环境。我们还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再现我们小时候与父母的那种关系。
假如孩提时我们屡遭责骂或虐待,成人后的我们就会努力与那些同样这般对待我们的人为伍。假如孩提时的我们总是受到表扬、关爱和鼓励,成人后的我们就会重现这些交往模式。
我不是让你借此去责怪父母。因为我们都是一代又一代的牺牲品,父母不可能教给你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的事情。你的父母如果不懂得怎样爱自己,就不可能教你怎样爱自己。他们已经是竭尽所能地用他们已知的知识来教育你了。
想想他们是如何长大的……他们的成长环境,他们的父母,他们从小被对待的方式……他们在回忆这些过往的心情、面部表情、内心深处的想法……深入体会,我们才会更懂得父母。了解的越多,才能理解的越多,才有可能和解的越多。
或许我们一生都在与父母和解的路上,这是我们人生必经的过程,不是为了一定达到真正和解的目的,而是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些什么,收获了些什么,我们是否更懂得如何爱自己?
——@逆生长家庭教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