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也就是说工作单位,是一个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也是一个深具浓厚政治色彩的组织机构。
单位,是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心中难以解开的一个结。因为,我们国家赋予工作单位难以估量的社会职能,人们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甚至住房和生老病死都得依赖所在的单位。多年前,结婚、生孩子等人生重要事项必须由单位出具证明,才能把事办妥。
单位对中国人是如此之重要,以致多少年来没有单位的人,比如农民,他们的子女为了有个工作单位,千方百计入学读书,“三更灯火五更灯,”
勤学苦读,力求通过考试,上“中专”,上大学,以期毕业后国家分配一个单位,吃上“国家粮”,成“单位人”,寄望从此衣食住行,一生无忧。
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和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士农工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绵延不衰。时至当代,因为高校扩招,年年毕业生爆满,国家单位吸纳人员有限,又因大多单位里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财政负担沉重,于是政府鼓励大众创业,提倡“先就业再择业”,但进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仍是众多毕业生找工作的首选,为了成为一名公务员,多少学子孜孜以求,趋之若鹜。前几年,有报道称,东北某地政府所属一家环卫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制内公职人员,竞有十数名拥有硕士学位者竞聘,其中有人放言:死,也要死在体制内!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对“单位”的热切渴求,似乎诉说着:谋职实不易,民生多艰辛;也从侧面反映了:保障不完善,制度之尴尬。
所幸,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日益活跃,单位的的社会职能在逐渐弱化,人们也在慢慢地减少对工作单位的依赖。
如今,从微信、微博、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关于单位的时新论点。比如,“你是家庭的一片天,只是单位的一根草”,说单位离了谁都照常运转,而在家庭你就是无可替代的亲人,指出从前鼓动“以单位为家”的盲目和荒谬;又如,“善待你的单位”,表明单位提供了平台和资源,每个人都应珍惜,要尽职……各种观点不一而足,见仁见智,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现代人看待“单位”的独特视角。
让我感兴趣的一篇微信推文——《你在好单位还是坏单位?》,图文并茂地详细列举了好单位和坏单位在“价值与目标”、“自我与个性”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好单位牛人很多,而且还谦卑努力;坏单位里的人办事效率低,牢骚很多,而且还勾心斗角。好单位员工有目标、有理想;坏单位员工得过且过,天天混日子……总之,好单位催人奋进,坏单位消磨斗志。网上流行一句话:员工离职只有两个原因: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受委屈了。
人是单位的活跃分子、关键因素,众多不同个性特征的人组成了一个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单位就是一个团队。团队走到一起不容易,队友之间,有的个性要强,有的行事低调;有随和的,有严厉的;有的小气,有的大度……没有天生合适做队友的人,因此需要理解和包容!团队需要相互尊重,需要相互信任,需要相互体谅,需要相互给予。
好单位需要相互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