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红梅,一名国学礼仪的爱好者和分享者。每天读诗五分钟,生活如诗般美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诗经》。今天的诗叫《狡童》
国风·郑风·狡童
先秦:佚名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题目中“狡童”用今天的话来讲,可以称为“滑头小伙子”。这首诗就是这样写的:
那个滑头小伙子,不和我说话了。都是因为你,我饭也吃不下。
那个滑头小伙子,不和我一起吃饭了。都是因为你,我觉也睡不安。
这样的场景大家是否熟悉呢?想必恋爱过的男女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特别是陷入爱河的女子,智商往往表现为零。对方一个异常的表情——不与我言兮,会激起她心中的波澜;对方一个失爱的举动——不与我食兮,更会使她痛苦无比,寝食难安。《郑风·狡童》全诗二章,每章四句,通过循序渐进的结构方式以及直接呼告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一位陷入爱河不可自拔的深情的女子形象。
首先,诗的两章通过循序渐进的结构方式,有层次地表现了这对恋人之间已经出现的疏离过程。第一章曰:“不与我言”,第二章承之曰:“不与我食”,这不是同时并举,而是逐步发展。所谓“不与我言”,并非道途相遇,掉头不顾,而当理解为共食之时,不瞅不睬;所谓“不与我食”,是指始而为共食之时,不瞅不睬,继而至分而居之,不与共食。爱情的小舟,遇到了急风狂浪,正面临倾覆的危险。与此相应,女子失恋的痛苦也随之步步加深。共食不睬,虽一日三餐不宁而长夜同寝尚安;而分居离食,就食不甘味更寝不安席了。因此这位女子要直言呼告,痛诉怨恨。
其次,诗篇通过直言痛呼的人物语言,刻画了一个初遭失恋而情感缠绵,对恋人仍一往情深的女子形象。《诗经》中刻划了许多遭遇情变的形象,情变程度有别,痛苦感受不同。《郑风·狡童》中的女子面临失恋的情况,听她的呼告,能感觉在怨恨与焦虑中,仍对恋人充满了渴望与深情。“狡童”的“狡”,一说通“佼”,亦即强壮俊美之意;如此理解,“彼狡童兮”,亦即“那个强壮漂亮的小伙子啊”。这就是骂中有爱,恨中带恋了。所谓“若忿,若憾,若谑,若真,情之至也”(陈继揆《读风臆补》)。而两章的后两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则由前两句第三人称的“彼”,转变为第二人称的直面式的呼告了,从而把对“狡童”的恋慕期待之情表现得缠绵难割。
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说:爱情对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对于女人则是生命的全部。所以,一般来说,女子是很难承受冷漠的,一旦有些风吹草动就会不安。其实大可不必,独立的女子才是最美的,最能吸引人的。女性应该多多学习,内外兼修,像《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