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微信、QQ等聊天工具盛行的当下,在邮件、电话、短信充斥日常的当下,我们的时间早已经被划分成了碎片。虽然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在进行团队协作的过程中,会提升大家的沟通效率。可是长时间下来,你会发现其实做事情的效率在慢慢地降低。
因为一个人是需要有一些固定时间去进行深度思考的。boss因为管理好几个部门,所以每天都有很多人找他汇报工作,也有很多单子供他审批。他经常会说:“每天进进出出这么多人,真的没时间想事情。”
深度学习和思考的必要性
而这个深度思考的前提是不断进行深度学习。这种学习跟快速地浏览新闻网页,每天看看微信文章,跟同事、朋友聊聊天获得一些最新鲜资讯……有很大区别。那些快餐式获取信息的方式看似在很短时间内接受到了大量信息,事实上,对于自己的提升没有什么帮助。
深度学习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包括吃透专业书籍,学习专业技能等),一种是对于专业外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学习第二外语、学习写作、学习理财、研习科技等,主要看自己的兴趣所在)。
不管是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专业以外学科的学习,如果不经过深度思考,那么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非常有限。我记得冯唐在《三十六大》里就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每年至少要阅读一到两本看上去非常费力的书。梁文道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人一辈子只看他看得懂的书,那他其实没看过书。”
所以如果平时只是阅读一些网络上流行的小说,看看综艺节目,看热门的影视剧,聊些绯闻八卦……看似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被填满了。事实上,这些时间都是被浪费掉了。
不过大部分人没那么强的自律性,而且每天上班都那么累了,下了班之后也不想再去看什么有深度的东西,只想看看搞笑的视频、不需动脑的节目放松一下。这样的想法看似合理,其实这种放松方式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有用。
就好像一个人非常口渴,就拿起冰可乐或者冰饮一口灌下去,好像觉得非常解渴。事实上据科学家研究,人在出汗很多、感到很渴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喝凉水或冷饮,结果只会越喝越渴,造成反射性出汗,使体内失水更多,对身体健康危害甚大。正确的做法应该养成喝温开水的习惯,尽量少喝或不喝冷水或冷饮。
他是怎么记录时间的?
那么,如何才能够把时间合理得利用起来,让工作和放松休息两不误呢?关键就是要认识时间这个东西。关于时间规划,世界上有一个人他用自己奇特的一生来进行实践,证明了人是可以通过安排时间来发掘出越来越多潜力的。这个是就是前苏联著名昆虫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柳比歇夫先生。
柳比歇夫先生从1916年元旦开始就实行一种“时间统计法”。他每天都核算自己的时间,一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年终一总结,直到1972年他去世的那一天,56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在一生中,他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内容涉及昆虫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进化论、哲学……除了母语之外,他还自学了英语、法语、拉丁语……。
他把一昼夜中的有效时间算是十个小时,分成三个单位,或六个“半单位”。
他把每天的工作内容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研讨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我们来看一下他是自己写“时间日记”的: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从以上文字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他把每项工作所用的时间都记录下来,就好像一些控制饮食健康的人记录每项食物的卡路里一样。这样记录的好处就是非常直观地了解自己时间去了哪儿?这是一个时间账本,每天24小时的账户额度,那么你是怎么利用这些额度的?通过这些文字就看得一目了然。
初次看到这个记录的人,会在心里打个问号,他一天只工作六个多小时,时间也太少了吧。听听他本人怎么解释的吧:“我记录的是纯时间,纯时间比毛时间少得多。”比如上面在进行分类昆虫学的三个多小时内,他是完全沉浸在其中的,绝对不会被任何事情打扰。
想想吧,我们很多人虽然看着在办公室里坐了八个小时,但是真正完全沉入工作的时间有多少。那些天天号称工作太忙加班太多,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人。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又是多少呢?
这种“时间日记”有什么好处?
这些看着无比枯燥的内容,给柳比歇夫本人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一、更清楚地认识时间,同时帮助自己合理规划时间。
就好像初学理财的人第一步要学习的就是记账,只有知道自己每天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才能根据每个支出项目的内容进行消费计划的调整。
正是因为这个记录时间的习惯,锻炼了他对时间的感知力。慢慢地,他开始对时间做计划。比如未来三个月内需要多少时间完成论文,需要多少时间学习外语,需要多少时间娱乐……他在心里都有一个预判。
二、时间规划能够让身心愉悦
现在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比较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感觉生活不可控。而时间规划会帮助你建立一个目标,同时记录每天做的事儿,让你清楚地感知这些事情对你目标的实现有多大帮助。当你知道时间花在了哪儿,并且逐渐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及时调整的时候,就会慢慢发现时间已经为你所用,而不是任凭时间流去而不自知。
在对时间节奏有了把控之后,人的心神就会变得比较平和,焦躁的情绪也会逐渐消去,人就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地起伏波动,自然身心就会变得愉悦。
三、时间规划可以帮助你开拓生命的更多可能性
正像作者在书中写得那样:一生的时间是极长的时间,在一生中可以把工作干个够,可以读大量的书籍,可以学会好几种语言,可以出门旅行,可以饱听音乐,可以教育子女,可以在乡下居住,也可以在城里居住,可以栽培花园,可以培养青年一代……
像柳比歇夫这样,充分利用一天中的每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中的每一分钟,时时考虑实效性,自然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慢吞吞地打发时间。
时间管理的几款APP
对于时间管理,市面上也有一些很多书,比如《番茄工作法》、《自控力》等,大家有空也可以找来看一下。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简单的方式。
因为所有的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执行上,越是简单的方法越能够坚持用下去。
现在智能手机上也可以下载很多时间管理的软件,我搜罗来了几款供参考。
(ps:我自己还是偏向于用纸质的小本子记录。这样真的很节约时间。)
《Any to do》就是一个帮你解决待办事项的软件。而且它采用了“四象限”进行区分,以重要和紧急两个作为划分标准,制定了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这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对执行事情时做出一个基本判断,明确地知道自己最先去做哪些事。(PS:这个好像跟柳比歇夫的分类方式比较相似)
《目标大作战》就是一款以完成目标为主的综合性时间管理APP。当你建立目标后,软件就会主动帮你追踪事件进程,及时提醒你完成的进度,并完整地记录所有的进程。
《一周计划》,它以一周为单位,帮你对事件进行规划。
《时间先生》,是一个记录时间开销的应用,软件会根据你的时间给出相应的评价,以此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时间使用效率。
很遗憾这么晚才看到这本书,意识到自己浪费了那么多时间,也很庆幸能够看到这本书,以后可以运用时间日记的方法才更好地规划时间。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共勉:如果我们自己慢慢吞吞,那么生活就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