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渐渐长大,特别是会走路后,经常在小区里玩,难免就会碰到宝妈,宝奶奶,宝爷爷,一般遛弯的时候有这么几个发现,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如果一般家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外婆,外公的,这样的小宝在一些场合更能自如发挥,不怯场,懂得与不同年龄段的沟通,交流,即使不会说话,眼神,举止都很自然大方,我猜也许是宝宝在家里就已经认识了不同年龄段的原因,已经会通过家庭来识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一般如果奶奶,能干,强势的带出来的孙子,要么胆小,要么有点奇怪的嗜好。小区里有个奶奶,很年轻又能干,每当大夏天,很少看孙子下楼,即使是下楼也是长裤,长袖,怕孙子蚊子咬到,怕孙子走路摔跤,怕孙子与大点宝宝一起疯的时候摔倒和撞倒,但是越是这样,小小男子汉就担心,怕事,这不敢上前,这不敢,那不敢,只敢躲在奶奶身后。其实每一个小宝贝都是摔跤着长大的,现在还小,是在家里,等去到幼儿园,到集体里去,接触社会也胆小其实不是很好。
还有一个奶奶带的小孙子,当成宝捧着手心,快两岁走路还是颤颤巍巍,奶奶深怕摔跤也是有原因的,舍不得放手。而且不肯吃饭,很瘦。奶奶很着急,每次下楼在游乐场跟宝妈说,孙子不吃,我每次见她,总是抱着孙子或者坐在车上,我们说你就放手,不要总抱着,总怕摔倒了,总怕走不稳,你让宝宝多跑多动,自然而然宝宝就会吃,长结实了。
当然我不是说奶奶,爷爷带小孩,不好,爷爷奶奶带小孩非常辛苦,尽职尽责,倾尽了自己所有的爱,兢兢业业,不求回报,像大树根一样给子女输送养分,有的爷爷奶奶白天晚上都带着宝宝。
这样的小宝,在学说话当面,还是稍微差一点。 爷爷奶奶多少还是精力有限,比如小区有个宝宝,一生气就打自己头,扇自己巴掌,自残,而且表现的很焦虑。我感觉这是不是在遇到很多问题,爸爸妈妈没有仔细观察,沟通,而奶奶要操持家务,又要带小孩就没顾上,就导致了这个习惯的产生,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严重。
其实虽然我姑娘不会说话,但是我基本上听或看懂百分之九十的表达,比如要喝水,要吃菜,要吃水果,要下楼玩。所以尊重这个小公民尤其重要,只有你尊重她,在遇见任何事情上,与她沟通,她都能表现的理解妈妈。比如外面大宝吃糖,妈妈说,那个小宝贝不能吃,等长大妈妈在买,起先她很想吃,慢慢的会表示理解。但是你一定要跟宝宝解释,不要以为小宝不懂,其实你说什么她都知道。
一般我遇到两小宝贝抢东西,我会强调物品的归属性,比如这个玩具是谁的?如果这个物品是我们的,别的大伢在抢,我也不会说大伢,我的建议是家长不要在外人面前压制自己的伢,或者别人的伢,这样小宝贝会慢慢没有是非观,对和错,不要说哥哥大些,让着妹妹,这些类似的话,其实在不伢不懂事之前小伢是分不清楚的,建议还是要慢慢沟通,讲道理。
年轻宝妈,带宝有的带的很好,我很钦佩,会吃,会睡,会玩。也要经常交流学习。现在都住在格子楼里,一定要多注意带宝宝户外活动,哪怕是小区周围,看看花花草草,蓝天白云,小鸟,车子,灯。小宝贝的大脑都在识别,思考。已经超市里商品颜色的刺激,已经游动的鱼,新鲜的果蔬。其实你以为只是你去了趟超市,公园,游乐场,但其实这也是小宝贝的一场社交。
我没有太高的要求 ,只是希望我的宝宝,平安,快乐成长!我能多带她一天,就给予我所知道,尽力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