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追风筝的人》后感:几年前读过《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为书中生在阿富汗的仆人哈桑的坎坷一生所感伤,也为富家少爷阿米尔儿时由于怯懦没有为哈桑挺身而出所感叹……书中最记忆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哈桑去为阿米尔捡风筝时说的那句:为你,我愿意去千千万万遍。
今天看了同名电影,发现书中大部分内容都已经忘了,但是哈桑去帮阿米尔捡风筝时回头笑着说:为你,我愿去千千万万遍,以及他在捡风筝时被人欺辱,而阿米尔害怕不敢去救他那一幕却还记在脑海中。
但是和几年前看书的心境发生了一些改变,更感叹的是两位主人公生长的那个大环境:动荡的阿富汗以及俄国的入侵后由于种族歧视战乱后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庆幸我们生在中国这样的和平安定的国度,有强大的祖国。但是对于生长在充满战争和杀伐的国度里那些人们,特别是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个故事里人性的背叛与救赎,人心的矛盾与挣扎,怯懦与勇敢……值得深思。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亦不能去对别人的行为作出轻率的评判,因为我们不是他人,也不能完全感同身受站在他人的当下与他完全亲身经历,去面对他当时的处境,我们无从知道在当下那一刻,我们是否不怯懦?我们会否有我们心里希望的那样勇敢面对……就如同在逃亡路上阿米尔的父亲在面对拿枪的士兵要轻薄一位妇女时挺身而出……面对子弹都毫不退缩,不惧怕,始终坚持自己心里的那份道德与正义的力量。 就如同年少时怯弱的不敢去救朋友的阿米尔,因为心中愧疚不敢面对,逼走哈桑的阿米尔……最终完成了他心灵的救赎,勇敢了一次。
在人性面前,谁都会有怯弱与愧疚的时刻,谁也都会有勇敢与阳光的时刻,更会有自我救赎与和解的时刻。
写于2020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