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作者张宏杰,讲述了曾国藩的生存智慧,这是我看过和听过的第一本完整的关于曾国藩的书。
他资质平平,秀才考了7次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考中。曾国藩评价自己——“吾生平短于才”;他的学生李鸿章说他最大的特点是“儒缓”,也就是说反应慢。而且曾国藩的身体特别不好,从32岁开始患眼病,到了晚年,有一只眼睛彻底失明。曾国藩的前半生和后半生截然不同。他入世的前半段,耿直,爱得罪人。他说皇帝见小不见大,批评皇帝“徒尚文饰”,不求实际。他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要求必须查办犯错的大臣的大臣。所以,他和皇帝的关系、和同僚的关系都不好。在他经历了数次打压,在官场的起伏之后,曾国藩再次出世后,为人处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和气,跟谁都客气、谦虚、周到。被人评价“为人宽厚,不忍欺之”。其次,他不再硬碰硬,威胁皇帝,学会了和皇帝打太极。第三,一同“滥举”,多保举自己的手下。第四,宽严相济。打完仗之后,他对士兵会有一段放任期,让士兵抢一段时间,“悯其贫而奖其功”。同时,曾国藩也坚持自己内心的底线和原则。当醇亲王想结交拉拢他时,他一律谢绝和醇亲王的见面和书信往来,坚持不和他有朋党关系。
这本书对职场最重要的启示有两点。
第一,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对领导和团队变得不可或缺。这样自己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在更大更广阔的平台不断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尽管咸丰皇帝不喜欢曾国藩,也忌惮曾国藩,但是他也离不开曾国藩。
第二,在工作中为人要圆融但不圆滑,要注重工作方法,要和光同尘。曾国藩在父亲去世时丁忧的三年,是他大彻大悟的三年。“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的人家有几分是处。”“天下之至柔驰天下之至坚”、“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曾国藩希望自己“和光同尘”,“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如果自己能够圆润光滑,和其光同其尘,走到哪儿别人都看不出来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那么修为才算够。
第三,曾国藩选人的四条标准,值得借鉴——“有操守、没官气、多条理、少大言”。有操守,即有底线,有自己珍视的人生准则;没有官气,就是说不摆官架子,不讲究排场;多条理,就是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有没有条理;少大言,即少吹牛。
这本书对自我的启示:
第一,坚持读书,修身养性。当曾国藩最低落的时候,他做了一件最正确的事——读老庄的书。从书中,他大彻大悟,发现自己过去“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于是选择收起自己的锋芒,努力做到和光同尘。
第二,结硬寨,打呆仗。不贪小利,不求其谋,分清主客。让自己生存下来比什么都重要。这对今天的创业者们也很有启发。慢下来,放弃500强,要做500年。
第三,做到五勤。身勤,多走动,多去实地考察,了解情况。眼勤,“遇一人,必详观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手勤,有事赶紧记下来,有东西赶紧收拾起来,弄干净。口勤,不断地苦口婆心地跟别人沟通说话。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曾国藩的勤奋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他一辈子大概写了2000万字,平均一年60万,且用毛笔所写。同时他还要打仗、还要和疾病作斗争。
第四,每日三省吾身。曾国藩一共写了1500封左右的家书,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与家人分享。我们通过总结、反思、改善、提高,不断精进提升自己。
樊登说,之所以讲曾国藩,是因为他离我们比较近。他是一个资质平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对历史有贡献、对世人有影响的人。希望我们都能养成五勤的好习惯,通过读书、自省、坚持,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