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放下心里的执念,从头开始审视自己。
“我的未来在哪里?”。
这是我常常对自己问一句话,也是一个心魔。
为此,付出了曾经所求的一切,现在从头再来。
从改革开放开始,这篇土地上的故事,犹如一个新的春秋。
40年前,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入这块板结的土地时,新形势的萌芽就开始在厚厚的土壤下发育,预备着破土而出。
之前,我常常将现在的所有一起当做是理所应当——当然,这一切必然是理所应当,只是它们是无数失败和成功奠基下的理所应当。当我们在享受或者经历这个理所应当的时代时,需要从头开始,认识它,从梦开始的地方去寻找答案——未来在哪。
1978——2018
我们的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只用了40年,就已经在IT,航天,生物工程,轨道交通方面领先世界。
从“做贸易”就能赚钱,到开工厂也能赚钱,再到开网店就能实现个人富裕,再到房地产的泡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来袭。只有短短40年的时间。我们在大踏步的向前奔跑。直到开始跟第一梯队并驾齐驱。
曾经只要靠着紧随步伐就能一路奔驰,而现在,我们需要看前面的路了。
3年前,刚来北京时,正赶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倡最热的时候,那时候,虽然自己并不是一个创业者,但是内心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在北京仍是有无限可能。
在做了3年的程序员后,发觉个人的代码能力和热情似乎并不是一个程序员该有的状态。虽然很努力,也学了很多,但是心里仍然无法像创业者一样,对自己做的事情投入巨大的热情和动力。我们都知道,当做一件事很感兴趣时,时间总是不知不觉的过去。就是这种感觉,我很少在工作时能体会到。最近在跟一个资深的程序员聊天时,问他:你学这么多学的过来么。他说:我就觉得对这个挺感兴趣的。这句话对我来说,既羡慕,又让我自省。我是否该继续做这行?
诚然,在程序员里,通过学习和修炼,可以让自己快速的跳槽,获得更高的收入,这也是很多其他行业人所羡慕的。
但是,一种焦虑如同一个乌云一样在我头顶挥之不去——人工智能来了,区块链来了。
我无法将自己从里面摘出来,只做当前的固然需要,但是在众多公司开始布局ai和blockchain的时候,如果只着眼当下,在未来,被革命可能就是自己。
从90年代java等语言的兴起,到AI技术各方布局,只用20年。未来20年呢?
我们面对的即将是人类历史上最爆炸的几十年,我们的技术,思想,生活,即将方方面面的被改造,被重新定义。
那时候,我们身不由己。
在中国,90年代赶上下海,21世纪后做贸易,实体,之后进入互联网,共享经济,似乎都是弄潮儿们的拿手好戏。而我们,怎么找到下一个浪潮呢? 其实答案也早有了:AI,Blockchain
但是这两个技术有个共同点:早早被媒体所炒热,但是应用还没有爆发式的增长出,或者说,对于一般人民,在生活中还没有切身感受到最具有冲击性的产品或应用。等到如同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进入生活并改变生活时候,那早被各方势力瓜分完毕,需要更强大的支持和更突出idea才能在红海去厮杀了。
那在这浪潮来临之前,去哪找海浪里的珍珠呢?
继续读书,思考吧。
改变自己,再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