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通过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搭建好乡村人才储备库,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战略基石,当前,乡村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结构配置失衡、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突显,人才的培育根本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优势聚合力、以组织优势搭平台,汇聚天下英才扎根田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以组织优势“引才”,打开乡村纳贤“宽大门”。乡村振兴,人才为基。当前,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高层次人才短缺成为瓶颈,广纳贤是破局的首要之举。吸引人才既要精准“画像”,深入调研乡村产业、建设、治理等实际需求,绘制“人才需求图谱”,杜绝“盲目引才”“人岗错配”;更要主动“搭桥”,依托党的组织体系优势,打通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对接渠道,建立常态化人才引进机制。与此同时也要讲好乡村发展故事,亮出创业扶持政策,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浓厚氛围,让英才感受到乡村的诚意与机遇。
以精准培育“育才”,厚植本土人才“好土壤”。引才是起点,育才是根本。乡村振兴不能仅靠“外部输血”,更需激活“内生造血”,培育一支“沉得下、留得住、用得好”的本土人才队伍。要将本土人才培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精准发掘“土专家”“乡村工匠”“致富能手”及青年后备力量。要聚焦实用需求,依托农民夜校、田间课堂、实训基地等载体,开展种植养殖、乡村电商、基层治理等精准化技能培训,提升本土人才的科学素养与实操能力。让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生力军”。
以优化生态“留才”,构筑人才扎根“暖港湾”。引才育才难,留才更难。人才能否扎根乡村,关键在于发展生态是否“拴心留人”。当前,乡村在平台空间、服务保障等方面仍有短板,需靶向破解。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流动机制,为人才“松绑赋能”,释放创新创造活力。要强化平台支撑,在政策扶持、项目安排、资金投入上向人才倾斜,支持他们领办合作社、创办乡村企业,让人才“有干头、有奔头”。更要做好服务保障,主动对接人才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需求,用“贴心服务”传递组织温暖,让人才在乡村有“归属感”“成就感”,真正与乡村同发展、共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