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不慌乱,审题是关键:
初中作文的类型有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分析初中作文课标)
其中材料作文无疑是最难的,要分析材料,确定观点,还要自己命题。半命题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选择自己熟悉的事情来写。命题作文,学生要做的就是要审准题目,扣住题目来写,不要跑题,偏题。
学生审题不能忽视所给的提示语,不能只看到题目就去下笔。
首先,看题目:这三年:指初中三年这个特定的时间段,而不是某个时间点。
离我最近:可指空间的近,即身边的人物,三年时刻相伴,关系最近,可以是: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家人,要写的那个人时刻在我身边。可以写家人,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写熟悉的人,同桌,同伴,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记录自己初中三年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就怕落入俗套,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考差了同学无私相助,失败后老师叫到办公室谆谆教诲。内容没错,可就怕千篇一律。
材料不雷同,写作有特色
有学生说,我们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我们的生活就是上学,听课、学习、作业、考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枯燥无味,不停地复制粘贴。没有生活源泉,却偏偏让我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事实并非如此,生活中不缺少材料,关键缺少观察发现美的眼睛,缺少感悟的敏感的心,人可以一样,事件不可雷同。
初中学生作文以写人叙事为主,新课标没有改变的写作要求是初中生要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会写应用文,这就意昧着初中学生,作文的要求主要是写人记事,适当穿插景物描写。
而初一的作文训练就有写人,写出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精神,所以学生很容易就能确定那个和我最近的人是谁?有什么事件能支撑他和我近这个观点,从几个侧面来表现我们关系近?写空间的近,写熟悉的人,人物可以相同,关键材料要出新。
情感的近,可以写文学作品的人物,也可以是时刻影响自己的先贤哲人,可以是疫情期间,守护我们安全的逆行者。相对而言,这个选题相对而言,人数应较少。
思想的近,思想的近可不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写谁?万万不可为了求新写自己不熟悉的人,导致内容不充实,不生动。
相对去年的想象作文而言,这次的写人作文贴近学生生活,比较容易,但不能只扣离我最近,还要关注,这三年的时间连续性。
下水作文:
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
三年的时光,如孔子在川上的感叹,不知不觉已在弹指间飞速逝去。此刻坐在考场上,回顾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我想说的不是朝夕相处的家人,不是护我健康成长的老师,也不是相爱相卷的同伴,竟然是您,一次次盘旋在我的脑海,敲击着我的心扉。
您 ,教我做人
初一的我比较淘气,有时候恶作剧,悄悄地把同桌的书给藏起来,让她上课因为找不到书而着急,有时候把她的家庭作业藏起来,让她急得抓耳挠腮,我的恶作剧次数虽然并不多,但已足以让她抓狂。东窗事发,我这捣蛋包被告发到班主任那里。班主任看着稚气未脱的我气不打一出来,他让我把《论语》中的一句话“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抄写二十遍,然后问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时候,我才知道,您不仅在川上留下时光短暂的感叹,也给了我们如何做人的教诲,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人,一个招人喜欢的人。你的话,嵌进了我的脑海。当我和同学相处,和家人相伴时,我都仿佛看到你凌空而立,目光灼灼,缓缓而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感觉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时刻警醒我,让我每日三省自身,时刻约束自己,不去伤害别人。
您,教会我学习
您不仅教我做人的道理,还教我如何学习。
当我茫然不知该怎样学习的时候,是您告诉我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三年来,每一天的学习,我都按照您的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每一次考试结束后的反思,我都遵循您的教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个错题集才是王道;是您,告诉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我和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我总不放过问题,和同学激烈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当指缝间漏下的岁月终于把中考倒计时的牌子翻成历史后,我坐在考场上,恍然如梦,在余温未烬的初秋,我们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信念进场;炎热的初夏,我们带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坦然离开,弹指一挥间,三年已逝。这三年来,含笑教我做人,扬鞭催我奋蹄,已经融入我的血液,铸就我的灵魂的那个人,就是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