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儿童成人均可发病,多发于老年人;一般早期发病症状轻微,但病情呈现进行性加重。根据研究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有家族史,遗传因素可能是导致特发性震颤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肢体或头部发生震颤是特发性震颤的主要表现,也有偶有患者出现语调或步态不稳或步态轻微失常。除了手抖是特发性震颤主要症状外,特发性震颤的主要临床表现还有以下几种表现:
人体在保持一定的姿势或做动作时容易发生震颤,这种症状叫做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
当患者情绪激动或紧张时,症状会加重,静止时可减轻或消失;
震颤常累及两侧肢体,头部也较多,震颤频率在6~12赫兹;
震颤可限于一侧或两侧,伴有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的症状。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会逐渐从轻到重发展,对有症状的病人,常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特发性震颤
有使用扑痫酮和心得安(普萘洛尔)作为治疗药物的,但是药物只对一半的病人有效。因为扑痫酮和心得安并非主要针对特发性震颤的治疗药物,还存在药物不良反应,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特别是心得安,可能导致低血压、心跳过缓等,需要对其相关症状进行监测。
手术治疗特发性震颤
丘脑毁损术使80%的病人术后获得中等以上疗效,部分病人首次治疗效果不理想,2个月后重新手术仍能获得改善。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适用于单侧肢体震颤,1 年内有4%~20%复发。手术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脑膜炎、感觉异常以及锥体外系损害。手术病死率仅为0.5%。术后可能发生短暂的智能缺损、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轻瘫。双侧手术可有超过25%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言语障碍、精神改变和不自主运动永久存在,因此不主张行双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中药治疗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属中医学“颤震”“颤掉”等范畴,在中医学上泛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论述,但本病基本病机均为“颤”不离“风”,其病机特点以本虚标实为主,虚实夹杂。从《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到后世《医学纲目.颤振》《证治准绳.颤振》多有论述,治疗均从“肝”从“肾”论治,肝肾阴亏,四肢筋脉失于濡养,虚热内生,引动内风,发为振颤;只有滋补肝肾阴精,恢复阴阳平衡,才能熄风止颤。百草熄风饮是治疗众多特发性震颤患者堆集起来的经验方,有效的克服了普通药物难以直达病根,见效慢的问题,可以直达病灶,通过全面调理人体脏腑功能,散瘀滞,通窍活络,标本兼顾,使肝肾得补,内风得熄,经络得通,故治疗特发性震颤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