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差,晚上23:30刚回上海。
刚过检票口,便有人向我迎了上来。我见到似乎有话要讲,便默默缓下步伐,他果然在我面前站定了。年龄不到三十,不胖不瘦,普通人打扮,一只手拿着个棕灰色皮质书包,另一只手上是iPhone6s。
“我想问下...”
我以为是要问路或者是方向之类的问题,不过却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我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手机没电了,地铁又停了,想问你借点钱,打车回去。”
我默默的看了他一眼,扭头去了洗手间,人有三急啊...
出来后,我径直往外走去。突然,有人拍了我一下,我蹬的弹跳起来。缓过神一看,竟然还是刚刚那位。
欸,还真是不死心勒。
我淡然的问:“怎么了?”
他:“就是帮个忙,你看。”
“噢,可是你说的不对啊。你手机没电,你有钱包吧,你可以付现金啊。再者,你是复旦大学的,你有公交卡吧。”
他似乎没有想到我会这么说,有些意外,辩解到:“我是外地大学毕业的,来上海面试的。”
“啊嘞,不是复旦大学毕业的吗?”
他不再与我纠缠学校,愤愤的说道:“我钱包丢了。”
我回了句:“那你运气还真不好。”侧身绕过他,往前走去。
背后还传来,他不死心的唠唠:“人谁没碰到运气不好的时候,不就是借钱打车吗?”
嗯,对啊。只是借点钱打车嘛!从虹桥机场到复旦大学,虽然好几个校区,最近的打车大概在100元。远的大约是160元。不知道哪位司机能借你免费搭个车?
复旦大学表示,这锅不背。这智商,考上的机率也有点悬吧!在初始见过的那刻,他便非常刻意,着重的,强化了大学。似乎名校的学生,总是能给人多一些的信任。靠耍着一丝小聪明,欺骗别人,还有丝洋洋得意。
这货,如果遇到我爸,可能是会给的。他特别喜欢好学生,因为他自己也是。
记得以前,有天晚上他和我妈去散步。有对小情侣,勾着手臂,走到他两面前,说:“叔叔阿姨,我们穷的都没吃晚饭。”
然后,我爸立马掏出了50元,递给了他们。我妈极其无语,这大晚上散步,人家明显谈情说爱,一点也不像饿着的样子。而且年轻力壮,有手有脚的,怎么就能给钱?
在排队候车的时候,有一位老人,穿着破旧的衣衫,头发花白杂乱。他举着一双胳膊,双手都已经没有了。右边胳膊上,挂着一个塑料袋的一边,敞着口子,里面隐约,应该是些零碎的钱。
他嘴里叨叨着:“我没有手了,赚不到饭吃了,大家行行好...”从每一个人旁边经过。漫长的队伍,没有看到有人掏钱。也许是夜深了,折腾一天的人也疲倦,不愿再去翻腾包。也许是这样的人,见得多了,心也日渐麻木了。
想起在车上刚看的新闻,说这两日北京雾霾严重。国贸区清洁工杨先生,政府每天多补贴给他15元,作为他比其他居民呼吸更差的空气的补偿。如果发布空气污染黄色预警,杨先生当天就得迟一个小时下班,为此他能够再多赚9元钱。
真正想帮助的是这样的人,他们在用生命换取一点点杯水车薪的金钱。然而,身边各式各样,会哭会闹的,总是套路居多。
古人常说,要日行一善!可是,我并不认为,把钱给别人就是善。
善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人以帮助。
悲伤时,一个安慰的肩膀;饥饿时,一份丰盛的饭菜;旅游时,帮助路过爆胎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