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某小学一道入学考试题火了,内容是这样的:
众网友评论说“专家看了也摇头”
那么你能想象到那些孩子天真迷茫的脸吗?
这让我想起了考教师资格的时候书上的话: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和应试教育相反的教育。还有什么我们要给孩子们减轻学习负担,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们听见这种话,也只会无奈的对我摆起手来
“我也想让他不学习,那能行吗?不行。”
我经常能听见家长跟孩子说这样的话。
“玩什么玩?你的时间都浪费了知道吗?有这个时间能干多少事你知道吗?”
可是孩子们的童年,不就是用来快乐的吗?但我也知道我说这句话,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可是我听着家长说的话,心里真的是忍不住的难过和心疼。
2.
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妈妈跟我说,他们班来了一位新班主任,来第一天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不要怪我说话难听。我希望你们回去报课外辅导班。每人至少三个,每科一个。你们报辅导班对我没有任何利益关系,我只是希望你们不要这时候不抓紧,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焦虑成疾。”
那孩子妈妈跟我说,他们班有一个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从没有过任何辅导班的孩子。她的口气,就是那样的孩子是班里的奇葩。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初中和小学。要是我们班有哪个孩子报了好多辅导班,放学就要去上课,周六周日比上学还忙,连写作业的时间都特别少。那么我们一定会觉得这孩子家境一定特别好。学习肯定特棒。这样的孩子,在我的童年里才是奇葩。这现在已经成了常态。
我们这边一些学校小升初的考试特别的难。据说只有30%的题目来自于课本。剩下70%的题目全部来自于课外辅导拓展。
我们这边有一个外国语学校有一年出的小升初考题是:请你说出迪士尼的四位公主是谁?现在看到这道题的做为一个大人的你。能够在不查百度的情况下答出本题吗?如果可以,那么非常好,请用英文做答。如果用英文也能顺利作答。那么这道题的后半道是,请你说出你最喜欢哪位公主,并说出它的具体性格。以及你为什么喜欢这位公主的理由。另用英文作答。
一个孩子母亲跟我复述这道题的时候。言语激动,神色惶恐。
而这份考题的这一部分还不算过分。考题整个考卷用全英文出题,全英文作答。其中除了英语题,还包括语文,数学。我其实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语文数学这样的题目。该怎样用全英文做题,全英文作答?就算是托福考试,怎样用英文考中文题目?我实在无法想象。
另一所主抓数学的初中,据说出的大多是奥数题目,基本超过了初二水平…
3.
当别人的孩子越来越优秀,当愁眉苦脸忙忙碌碌的孩子变成了常态,你越来越焦虑不安,孩子也一样。
而你是否认真想过,教育的初衷?
让我们抛下那些让人难过的烦恼,从故事的一开始说起:
一个婴儿从哇哇落地就会发出声音,于是人们教他语言;等他稍稍长大,给他一张纸一支笔,不用教,他就会涂涂画画,于是人们教他美术;他听见一些特别的声音,不用教就手舞足蹈,哼哼唱唱,于是人们教他音乐;等他再大一些,就会止不住的好奇,那证明着他开始思考,于是人们教他数学。
我所认为的教育的初衷,是发扬和拓展孩子的天性,让他们从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一个孩子所不能选择的,除了他的父母,还有他的教育环境,以及他受到教育的方式。
知识本不是枯燥的,是人们把它变得枯燥。就像你和你的孩子一同出游,孩子指着那里问你:“妈妈,那是什么?”
你只告诉他:“那是一棵树,上面有绿色的叶子。”
那他会估计会噢的一声走掉。下次再看见一棵树,他会想,这是一棵树,上面有黄色的叶子。
他不会对这样的知识感兴趣,甚至他不会记住。
但你如果告诉他“宝贝,那是一棵大树,你看,它的上面有好多可爱的绿色的小叶子,它们依偎在大树妈妈的身上。就像你和我。呀,你快看,一阵风吹来了,叶子在跟风儿打招呼呢。”
他才会兴奋的跟着你一起看,他记住了,大树是这样的,叶子是这样的。是这样有趣而可爱。下次再看到另一棵树,他才会这么去思考。
而一棵树摆在他面前,他连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他无法理解,无法从中发现趣味。所以他需要你的引导。
他需要的,不是你逼迫他学习,不是你训斥他为何要浪费时间,不是重复100遍“我这是为你好”
老师和家长存在的意义。是引导,而不是监督学生学习。是教导,而不是逼迫学生学习。
如果我们无力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如果我们离不开那些堆积如山的课外班。
那么就把我们手中那只用来训斥的手心中,放入一只魔法棒。把那些大喊大叫的话语,变成急急如律令的魔咒。把我们的孩子变得快乐。
你可能要问我。我有这么厉害的魔法吗?
你有,它就在你心中。
是你对这世间美好的所有体会,以及与,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