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路大神研究“知道却做不到”这个话题,很多群友表达了不解,我简单成体系地聊聊。
一、“知道想做”,分两个情况。
一个是自发本愿,但客观现实里却做不到。比如,很多爸妈动不动就夸“你真棒”“你好厉害”、孩子一直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超人,直到老大不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确实“反差性”的低能,但是自尊和信念的惯性仍然坚决否认,继续眼高手低。此外,也可能存在心念、主观能动性的动力不强或者外界阻力过大的情况。
阴阳二元论的另一点,是不符合自己的本愿、出卖灵魂地干一件事。有一部分人的人格模式,是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你想要什么?”——一问三不知。比如多生子女家庭、生来就存在竞争资源的关系中的兄弟姐妹中,特别是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为了得到爱而先去做满足爸妈心理的事。以至于后来考试都是别人说这个考试好,就去参加考试,看电影都是别人来定时间、选择观影类型,只要别人觉得满意就行。实操时就满心不愿意,阻碍很大,可能还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做不到。
二、“想做”、“做不到”这两个元素来看,在一个人身上可能存在软硬件之间的不兼容。
也就是人常说的心里有矛盾,但是这个名词在心理学方面没有说清楚。我跟朱建军教授新近提出的一些概念不谋而合。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生出来是什么材料,是不上磨、好吃懒做的懒驴,天生是幕后搞支援的辅助,当他在人生的某一天突然有了理想抱负,想去冲锋陷阵、跑海外做市场推广,会产生极度的不和谐。但是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人心里冒出的很多观念甚至信念,是不符合自己本色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维持本色、保持初心难。宝钗和家族让宝玉走经仕之道,人家做不成然后干脆出家。
举例说明,北京烤鸭的素材(硬件),被拿到了必胜客餐厅,加入了芝士调料(软件),味道很奇怪。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一生的硬件不会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某一时间段受环境影响而加装的软件(善变的思维念头),在有一天会突然卸载掉,芝士会被推翻、完全洗掉,可能换了千岛酱,也可能回归烤鸭酱。就像李玉刚去台湾出家数年后,又再度返俗重回了舞台。
人生下来就自带出厂软硬件,但是有一部分人天生就存在软硬件不兼容。
让一个火线精英的材料,潜意识永远不敢闲下来的人,比如半夜三点去刘德华的卧室、他惊醒从床上坐起来也会是油头有型衣装整洁的,他发现自己受伤了需要休假,让他的境遇从片场换成休闲山庄——放松地躺在夏威夷海岸的沙滩躺椅上享受美食和阳光一个月,人家真心想做但做不到。常见双趋矛盾、强迫观念的心理疾患患者。
三、“做不到”,也是二元论。
因为本能渴求相反的结局而做不到。比如一种人格,打小就在多生子女中不起眼、或者父母基本忽视的小孩,他们长大后也会带一部分完美主义人格亚型,因为把事情做漂亮了才能得到爸妈重视,而且开会、约会总迟到,不是他们想迟到,而是潜意识总渴求别人的认可、夸奖和关爱,迟到时哪怕引来非议责难也会获得关注的目光、注视的体验。这属于潜意识或者人格的行为模型。如果这种相反结局造成的是一种受益,能和重要的人事或者过去回忆产生链接,他肯定不想放弃而去保持,无意识地继续做,包括为听妈妈一句骂的拖延学习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变成有拖延症的成人。
其次,自发本能的魔力转圈圈,因为重复掉坑而做不到。曾奇峰教授曾经提过一个观点:“人潜意识里对痛苦成瘾。”
我不同意。
有的朋友感同身受:我也走进了潜意识受虐的强迫性重复中,我就在想,为什么要走进去体味。
凡事都需要辩证地看,潜意识是人的一种本能驱动力,它是不分快乐痛苦的,内驱力(欲求、执着)让人反复地遇到同一种类的坑、掉进去之后体会了痛苦,或者走远后看见别人掉坑引发了移情(同情),或者自己不明白为什么要遭受那种痛苦而走回去观察那个坑。体验这种痛苦是因为这个创伤从来就没有好,它只是猫三狗四,人快乐三天低落三天时自己冒出来的,不是主动嗜好或者成瘾,核心动机和行为是想让创伤修复、从执念中获得解脱、避免下次再受伤。
如果一动念就让自己痛苦、有自虐倾向、嗜好痛苦是要找原因的,这谈不上心理健康,不过有的人也是软件的原因。
人生来都有执念,人生也像钟表的表盘、闭合轮回的棋盘,因为那个执念而引发的问题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第一次掉坑了,没有彻悟,下次还会掉进去,但是后来的坑更深更大。直到人在这一生完成了这个大考,觉悟彻底,明白自己的手像刚出生的时候空空如也,抓不住任何东西也不想刻意抓什么时,才能越过山丘或者低谷,达成真我的逍遥游。
其实能把这些看清,谈及改变已经能做到一半。调节改变的方法有很多,也超乎常人想象,回头有空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