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块小黑板,它让我重拾对文字的敬畏。当然,还有昀的逼促。
昀刚上小学,一个学期下来,入了老师的法眼。“如果能把字写得再规范些,老师会更喜欢你。”这是杨老师写在素质发展报告册“班主任寄语”中的一句话,是最后一句。
这句话透露出两层意思:第一,老师已经很喜欢他,否则就没有“更喜欢”之说;第二,寄语中的最后一句,一般都是指出缺点,老师把缺点说得如此温馨,可见是真喜欢,不是搞策略。
喜欢,更喜欢,但前提是要把字写好。
怎么办?家庭会议,专题研讨。任务最后落到我这个还算清闲、字写得还算可以的爷爷头上——当昀的写字老师,一对一,单个教练。
我原本就没把小孩子写字的事放在心上,树大自然直,到时候他自己会下功夫把字写好,否则情书写得歪歪扭扭,多没面子。但现在等不及了,会议决议不可违,老师的良苦用心不可欺,权且上岗,于是便买来这块小黑板。
上课的时间安排在每天午饭后半小时。开篇第一课,先说写字的要领,便把事先写好两行字的小黑板挂到墙上。“横平竖直方块字,中华美文天下奇。”我还没开讲,昀已经把黑板上的字朗声读了出来。
或许是此消彼长,昀写字不行,认字能力却超强,而且兴趣极高,1岁多点就挨家挨户看春联认字,然后是看小画书,再然后是小手捧大书,上学后有一次在课堂上看挂图,情不自禁地把图上的说明文字完整地读了出来,老师惊讶,同学称他认字大王。
知道了吧,我说,外国人都喜欢中国字,我们中国人不把字写好就对不住人家老外了。我向他传授写字的诀窍,说了“上紧下松、左紧右松”的八字真言,说上面紧凑了就不会变成头大脚小的大头娃娃,说左边写紧点字就能减肥不会成为难看的大胖子,古人说若要安字好必须宝盖小……昀说,你上课比我们老师要啰嗦。
噢,那就不说了,开始写。小黑板调过来,背面是课本上学过的字。
写过后我拿过来评点,这一横向上翘,要起飞了,那一竖向左歪,站不稳了,一撇一捺不到位,就像两只胳膊被打折了。这样几天下来,昀有意见了,你就没有表扬过我,他大声嚷。
对呀,我怎么忘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呀!立马改进。次日 拿出新规则,写得好的字打勾,3个勾兑1个星,达两个星算及格,3个星进70分档,4个星进80分档,以此类推,直至满分;写得特别丑的字打叉,1个叉扣5分,并罚重写3遍。
有奖有罚,昀却认可,因为有星星期待,字写得明显认真多了。即使每天都会有打叉的字要重写,他也毫无怨言,并自定名目——订正。
一天中午,我照例把事先写好作业的小黑板挂到墙上,喊一声上课了,昀便应声而至,坐在小饭桌兼小课桌的位子上。忽然他尖叫一声,手指小黑板:那个“起”字写错了!
啊?错在哪里?我连忙回顾,看了又看,心中茫然,不知错在何处。
哈哈,老师也写错字。昀在笑,比得了5个星还开心。事情有点严重,已逼近师道,拿课本来,仔细对照,终于发现些微差别。课本上的起字是走己,而小黑板上起字的最后一笔写出了头,变成走已,错就错在己已之误。
惭愧,这么多年写的起字成千上万,居然多半是错字,以往的岁月手写居多,白纸黑字在案,却一直没见哪位老师领导报刊编辑出面指正,近年在电脑上写,电脑会自动纠正,错误被掩盖了,小黑板没有自动纠正功能,这才原形毕露。
好小子,不愧是认字大王,爷爷就认你这个一字师。但是,写字还得听我的。
这堂课,昀的字写得特别认真,可见一个好心情对于学习是多么重要。
昀并不满足这个一字师,此后一周挑错的积极性高涨,以至于接二连三地被他抓住把柄。就说那个“身”字吧,我的习惯性写法总是把那个长横写得左冲右突,昀说错了,这一横是不能穿过那个长长的竖勾,而且最后那一撇是从竖勾外边撇进去的。
我愕然,晚上再次翻开课本,核准正误,顺带看了下课文后的练习,别说,还真看出点门道。就说这“身”字,单独写是一个样,作为偏旁又是一个样,身处偏旁时像个不敢张扬的小媳妇,那个最有力的一撇没有突出到竖勾外,而是龟缩在下面的拐角里。还有那个“车”字的笔顺,单独写最后一笔是竖,而作为偏旁最后一笔则变成横。如此这般,看得人兴味盎然。真没想到,学之初的一年级课本,也有这么深奥的学问。
看来还是60年前的小学没念好。那时候念书不似现在这般举家重视,先生教的也没有现在这样复杂,也就是读读课文认认生字而已。印象中也没有放学后还要做作业这一说,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拎起一只大菜篮,出去挑猪菜,边挑菜边揣测饭锅里有没有蒸咸肉,是白米饭还是掺着小麦果子饭。总的说来,那时是以吃为重,人吃和猪吃都叫人烦心,相比之下念书就轻松多了。轻松导致随意,随意的后果是某些字的形象记不确切,比如“起”、 “身”之辈。
小黑板仍然天天挂,只是多了一道程序,备课。从课文到练习,从笔画到笔顺,仔细再仔细。昀在学校听老师上课,我在家里自学他上过的课,如同小学复读,复读中又发现几个过去长期“笔误”的字。
小黑板把我俩拉到同一起跑线,也让我重拾对文字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