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醒得较早,翻阅清茶兄转发的微信《北大毕业卖猪肉的他,用现实告诉我们:读好大学还重要吗?》有点心动,随即写点感受。
陆步轩,曾是高考状元,北大才子,34岁时开始杀猪卖肉,到50岁成就了自己的名堂。我与陆步轩当属同龄人,想从他身上学习一二,为后五十年的生活做个谋划。
1. 媒体在乎眼球~不体恤受伤的心
1989年,北大毕业陆文轩分配到长安县柴油机厂工作,北大精神并不助他事业一帆风顺。他先后做过多种职业,开过化工厂,也做过不少小生意,最后选择操杀猪刀。2003年,开始被媒体广泛关注,包括央视柴静也采访过他。无论是柴静还是别的媒体人,都是用“北大高才生”与“卖猪肉”间划等号来吸引眼球,挑逗老百姓的八挂心,却忘却了作为陆步轩本人那颗受伤的心更应得到合理的慰籍。“上帝不相信眼泪”就是对这样的现实写照。
2013年4月,陆步轩应邀回北大做创业讲座称自己“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当时台下一片掌声,北大校长许智宏笑着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并没有什么不好。从事细微工作,并不影响这个人有崇高的理想。”“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是一样的”。或许北大将其作为某类版本的教材在使用。
2.公众在乎钱财~有钱便是成功
机缘巧合,两个北大人,陈生和陆步轩联手卖猪肉,2015年,两人联手打造的壹号土猪成为国内猪肉行业第一品牌,销量超过10亿。2016年,陆步轩实现互联网+,壹号土猪登陆天猫,成为第一个“出栏”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互联网+猪肉品牌。
摆个猪肉摊就“丢人”,给北大“抹了黑”。在北京开12家猪肉店,壹号猪肉上天猫大卖,成为有钱人,便逆袭成功。这便是公众的价值观与认知,无可厚非。
3.陆兄高阶思维~不同与众
在北大受过正规教育,必然具有高阶思维(没有进行扎实的调查,只是推测)。拥有高阶思维的陆步轩其立足点、看问题角度、处事方式都与常人不一样,所以陆步轩很难融于寻常群体,很难在众人十分关注的领域一展才华。在“枪打出头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潜流作用下,不服输的陆步轩最选择了卖猪肉。卖猪肉已算是有北大身份的陆步轩的人生低谷了,很多人(包括原来的对手)都会来买肉,并看看这个北大高材生,从而得到那种并不高尚的满足。十五年前我也用类似的事件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好也要人格健全,否则就是拿到了北大毕业证书,也有可能只能去卖洋葫芦卖猪肉。当时也有个小小心愿,去北大讲学,想帮助北大学子进一步读懂中国这本书,让一小部份人不必通过牺牲青春年华就能读懂中国。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现,现在想想,北大精神是她的毕业生形象之一,不是我等可揣摩的。况且人生是一次马拉松,暂时的超越与落后,均不值得骄傲与沮丧,它只是阅历与途中风景风暴,能掌控的人把它作为未来成功的力量源泉。
4.不服输~让成功有了可能
陆步轩在知天命的年龄还不服输,就算卖猪肉也要卖出北大水平,全国一流。若认怂了,那一切清零,只是变成他人希望的模样,无建树也无多少贡献,郁郁而终。
陆步轩的意义在于并没有英年早逝,而且在公识意义上成功了。否则他只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北大屠夫”哪种激励人全人发展的版本,而不是今天的“北大屠夫”另一款励志教科书。
只要活着,有自己的底线且永不服输,不断地尝试,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终有一天会成功的,这是陆步轩给我们的启示。在陆兄成功的年岁,我却无什建树,现代人活100岁是平常事,后50年当如何?昨天下午抽空去江山实验小学转了一下,24亩的小地方将蜜蜂精神用到极致,校园一步一景一文化,朴素中亲切得让师生家长自然接受,低调中彰显了精力的高贵与无限遐想。校园里有副对联蛮有意思,老人家写了上联“唐诗晋字汉文章”,该校杨校长写了下联“春蜂夏蝉秋飞雁”,写实的东西很容易让人记住,可以在具体事物中找到自己的精神依托,而且不会让自己的思考囚于某一时空。我突然觉得,杨校长是否在告诉我,后50年可以做点对师生有意义的小事,并赋予诗意、文化,也让自己的灵魂浸润唐诗晋字汉文章,让自己的行为如蜂如蝉如飞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