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0岁闪亮登场
1972年,正月。北方的天气是彻骨的寒冷,俗话说春冻骨头冬冻肉。
大雪下了一天一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县城的一个破旧小院里,有座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房檐下挂满了金黄色的苞谷和红色的辣椒。
有一个女人此时在炕上痛苦的呻吟着。
“老大,阿婆还没来吗?”
“我叫了,阿婆说马上到,”老大小心翼翼的说着。
“闺女,帮妈妈再叫一下阿婆去,妈妈疼的受不了。”姑娘听着妈妈哽咽的声音,哭着快速跑了出去。
阿婆就是接生婆,主职是说媒。
“挨刀鬼,不知道老娘生孩子,现在还不回家。”母亲在炕上边翻滚边说道。
这家人姓李,家里二个姑娘二个儿子,现在再生就是第五个了。
三个孩子愁眉不展,坐在炕边不知所措。木门咯吱被推开,屋里头煞时灌进一股冷风,投眼过去,一个鼻子脸蛋儿通红,嘴里冒着哈气的中年男人搓着手往里走。
“孩儿他娘,牛车我都借好了,赶紧出门儿,咱去医院吧。我听小大夫说过,家里的卫生条件不行,接生婆来了遇上这种情况,也怕大人小孩子不安全的。”
炕上满头大汗的妇女就是李墨的母亲,哎哎的叫着,大声嚷道。
“就你挣得几十块钱,吃饭还不敢张嘴,哪有多余的钱去医院。你是站的说话不腰疼,家里啥情况你不知道?”
母亲数落着父亲。
“別傻站着,赶紧叫接生婆!我疼的受不了了。”
“你放心吧,四个孩子不都是在家里生的,哪个不是好好的”
“好好”父亲赶紧应声。
“妈妈,妈妈,阿婆来了,阿婆来了”
一个稚嫩的声音传进家里。
“热水准备好没有?”人还没进屋,活儿已经布置了。
阿婆连跑带跳的上了炕,俩脚一蹬,小鞋子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掉在地上。逗的兄妹几个哈哈大笑。
“孩儿他爹,准备好的剪刀,木灰,还有包孩子的布都拿出来。”
阿婆回头一看,父亲还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站着不知所措,低声吼了一句“男人在产房晦气,赶紧带你男孩子出去。”
屋外又飘起了雪花,那雪花好像做了魔一样,越下越大狂飞乱舞,打得人真不开眼睛。
火盆里的火越烧越旺,柴火烧的啪啪作响。屋里的温度渐渐的高了起来,一股股白色的雾气,向门缝门框,不严实的地方而去。房檐下的冰溜子开始朝下滴水,滴到地上的水滴,很快又冰住了,冻成了冰圆锥。
母亲无助的在炕上挣扎,嚎叫着!
接生婆娴熟的动作,此时也显的有点笨拙。面对大汗淋漓的母亲鼓励道。
“看见啦,再来一次力就出来了。深呼吸,用力。对,深呼吸,用力!”
“啊。”尖锐的一声划破了长空。像是给整个县城传达喜讯。
接生阿婆也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
“终于出来了,这个赖家伙。”
“哇,哇,哇。”父亲听见啼哭声一个箭步冲进屋里。
“恭喜,恭喜!”接生婆说“男孩,二斤六两,腿先下的,还算顺利。
阿婆紧接着提起刚生的孩子脚,头朝下,对着屁股拍了一下。“哇”孩子抖动了一下,从口里滴下一条长长的粘液。
我都检查过了,孩子没问题,放心吧。”
“看看你家的条件,没吃没喝的,我都替你愁。这孩子怎么往大长?”
我和你说,阿婆早点给你找个好人家送了吧,要不养几天就舍不得了。”
“谢谢阿婆的好意,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怕我受罪。虽然是老五了,毕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不吃也不会让他饿坏的。”
“何苦了,”阿婆边说边摇头的往外走。
“我回了,你好好的养身体。别着急下地,有事儿叫我。”
父亲起身把接生婆送走。三脚俩步就回了屋,用手拍了拍身上的寒气,用力搓了搓手,上了炕坐在母亲身边。
“我来抱抱孩子,”父亲眼里尽是安心的笑意,对母亲说。
“这家伙!黑不溜秋还能闹腾。”
“老婆子,幸苦了。你真会生,一个比一个好看。” 边说边亲了一下孩子的小鸡鸡。笑着说“又一个小子,带把儿的!”
孩子好像听懂了一样回应着,小腿儿胡乱的蹬着,皮肤皱皱的像个小老头,把一个小指头放在手上,小家伙抓的还挺有力。父亲慢慢的把孩子放在母亲身边,母亲小声的对父亲说。“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老规矩,三小子,小名叫三儿”大名字嘛,你看
”咱们家实实在在,建国和建庆也实在。家里也没有一个厉害的人。这小家伙现在力气蛮大的,怕长大了不好管,在外面惹事生非就麻烦了。我觉得还是让他多学点文化,规规矩矩的好。”
母亲对父亲说“你做主就好”
那我们就叫他——墨儿。
“第一个意思指皮肤。墨的第二个意思指性格,取了默的谐音。安静点!第三个意思指文化,肚里面有点墨水。”母亲满意的笑道,
“我当初就是看见你有点文化,要不不会嫁给你”
父亲听到得意的笑了。
“书中自由颜如意,书中自由黄金屋。”
孩子们听见屋里的说话声音,都进了家。不知何时大姑娘手里拿着一块布,对炕上的母亲说“这块布给弟弟做新衣服穿吧!”父亲爱抚的摸摸姑娘的头,“建华真乖!”
当时大部分家庭都差不多,一般老大能穿新衣服,老大穿小了依次往下传,甭管男孩女孩。
“建华,去院里看看咱家的鸡窝,有鸡蛋了没?”
“妈妈你饿了吗?老师说不到吃饭时间不能吃东西。”
听到八岁的二姑娘这么一说,平时很严肃的父亲都被建梅的天真逗笑了。
“妈,我抓到鱼了,”
父亲一看,还活蹦乱跳。
哥哥建国说,“今天的鱼特别笨,我们偷偷砸开冰,一条条大鲤鱼直接就跳出来了,落在冰面上了,我捡了二条,狗蛋捡了好几条,还有.....”
还没等大哥说完,母亲已经生气了。
“你还有脸说,和你说过多少次啦,小孩不能去冰上,一点话都不听,这才打了你几天就忘了。你啥时能让我省点心,”母亲越说越来气。
父亲赶紧打圆场。
“你也是的,这么冷的天,孩子给你找好吃的。不说一句好话也就算了,看把孩子数落的多委屈。”“毕竟今年才十二岁。”
“老大,把鱼拿过来,你妈是饿疯了才这样说的。”父亲接过鱼,乐呵呵的说。
“你就护着孩子吧,你当好人,我是恶人。”母亲不满意的说。
鱼从笨拙的父亲手里挣脱掉在地上,哥哥姐姐们呼啦一下蹲在地上逮鱼,也许鱼太滑溜,也许是娃娃们的手有点小。抓了几次,孩子们的头都碰的“砰砰响”,还没抓到。
“孩子们闪开喽!”说时迟那时快,一个脸盆扣在鱼身上。父亲用手有力的按在盆上面。惹的一家人哈哈大笑!
晚上,一家七口人围着一锅清炖鱼汤吃的开开心心。
在这样的年代,已经很幸福幸福了,只是希望李墨的出生会让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吃穿不愁,不会挨饿。
一夜好眠!